安徽黃山市人大代表、休寧縣東臨溪鎮芳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國蓀:

安徽黃山市人大代表、休寧縣東臨溪鎮芳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國蓀帶來標題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黃山徽菇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徽菇”為樣板,打造徽味食用菌商品牌》的議案。為推動“徽菇振興”發聲。
“徽菇產業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基礎設施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二是龍頭企業較少,帶動能力不足。 三是產業發展亟需轉型升級。四是技術力量薄弱,產業管理滯后。五是綠色發展和品牌體系不健全。”對于徽菇產業的未來發展,徐國蓀提出了幾點建議:
1.產業發展定位
差異化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重點面向皖南山區(香菇、靈芝)和糧菌輪作(木耳、羊肚菌、大球蓋菇)等農法式生產模式,以生態綠色安全發展為目標創建品牌。系統開展本地徽菇資源挖掘和創新利用,系統收集、整理、評價、選育徽菇新品種,建立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引進高值新品種:紅托竹蓀、冬蓀、天麻、靈芝、羊肚菌、大球蓋菇等,面向長三角市場。
2.產業發展能力建設
一是建立黃山市珍稀食用菌種質資源庫。建議政府支持黃山學院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皖南食藥用菌研究院”,可柔性引進科技創新人才,選擇珍稀食用菌資源豐富的自然保護區,建立 1-2個徽菇原生境保護撫育區,建立布局徽菇的原生境種質資源保護區。啟動建設黃山市珍稀食用菌標本館、菌種庫、信息庫和化學成分庫等,形成全市食用菌種質資源研究中心。
二是加大育種平臺建設。整合黃山學院食藥用菌研發團隊、食藥用菌黃山市技術創新中心、黃山市農業農村局、省內外各研發中心、行業協會等資源,借鑒國內外先進育種理念和經驗,構建現代食用菌育種技術體系,完善新品種的繁育技術與加工檢測技術,發掘和聚合各種優良基因培育適合于皖南地區條件的徽菇新品種。
三是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系統謀劃全省食藥用菌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和鄉村振興相關產業化項目。推進產業重點縣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資金建立徽菇科技試驗示范展示基地,與基層農技人員深度合作,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建立新型人才培養機構“黃山學院徽菇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徽菇全產業鏈技能性人才培養,實現產教融合發展,系統開展產業調研、謀劃制定徽菇產業全產業鏈發展規劃、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政策和措施。打造食藥用菌產業集聚區推動生產種植、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為市場提供高質量的食用菌鮮品及干制品、調味品、食品、飲料、美容品等。統一食用菌生產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食用菌全年生產。
四是加強品牌與市場建設。建立“區域公用+企業自主”的品牌體系,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和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建設,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的信譽質量保障機制,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大力開拓“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省外市場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支持電商平臺與徽菇生產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推進網絡銷售,構筑“互聯網+食用菌”新格局。
五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廣“龍頭企業+科研院校+合作社和中小企業+農戶”組織方式,發展生產、供銷、信用綜合合作,使分散經營的菇農結成生產聯合體,有效破解小菇農與大市場的矛盾。推廣“統分統”管理模式,龍頭企業負責前端菌種菌棒和后端加工銷售,中間出菇管理階段做好科技示范引領和技術服務,合作社和中小企業負責組織和督促農戶進行出菇管理推廣“保底收益+股份分紅”等利益分配模式,明確產業鏈主體在利益鏈中的份額,確保農民穩定獲得收益。(來源:黃山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