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3-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暴增海1 梁希晨2
(1.淮海工學院食品工程學院,江蘇省連云港,222005;2.平泉縣食用菌辦公室,河北省平泉縣, 067500)
摘要:積累了政府加大領導力度,抓建龍頭企業,強化產品過程監管等方面的經驗,形成了很強的食用菌產業特色。
關鍵詞:食用菌;產業;經驗;特色
河北省平泉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東與遼寧省凌源市相鄰,北接內蒙古寧城縣。全縣轄10鎮9鄉1個街道辦事處、291個行政村,總人口47萬。全縣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萬畝,林地280萬畝,森林覆蓋率58.2%。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平泉發展食用菌30余年,在經歷了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和壯大階段之后,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扶植和推廣的富民產業。到2012年全縣食用菌生產規模達3.4億盤(袋),產量達到34萬噸,居全省各縣市首位,占全省食用菌產量的五分之一。產值達35億元,為農民人均增收達到3000余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F將平泉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經驗與特色,做一總結。
1 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經驗
1.1政府加大領導力度
平泉縣將食用菌產業作為該縣的立縣主導產業來抓,進一步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領導力度。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主管農業的領導任副組長,農工委、財政局、發改局、科技局、農牧局、商務局、水務局、林業局、扶貧辦、農開辦、技術監督局、工商局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食用菌產業規劃菌業領導小組,推動了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縣政府組織成立了平泉縣食用菌行收稿日期:2012-08-17第一作者簡介:暴增海(1962-),男,碩士,教授,主要從事食用菌的研究。E-mail:baozh2008@yahoo.cn業協會和正科級食用菌服務管理單位——平泉縣食用菌產業服務局辦公室,各鄉鎮也成立了編制3-5人的鄉鎮食用菌辦公室,全縣上下形成了較完善的管理體系。
1.2 抓建龍頭企業
平泉食用菌的發展,離不開龍企業的帶動,目前龍頭企業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全縣現有食用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余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4家,固定資產達10億元。培育打造了“森源”、“潤隆”、“三棵樹”、“乾歲”、“平泉蘑菇”等知名品牌,產品除供應國內60多個大中城市外,還遠銷美、日、韓、歐盟等15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2000多萬美元。從目前來看,除了傳統的保鮮、速凍、罐頭、干制、鹽制食用菌產品,還推出20余種食用菌休閑、即食產品,形成了內、外兼顧,高低搭配,長短期結合的產品格局,使整個加工帶動能力達到8萬噸,加工量占全縣產量的三分之一。
1.3 強化產品質量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有“平泉香菇”的盒裝香菇每公斤售價達到14元,而其它渠道的普通香菇每公斤只有5-8元。在上海香菇加工出口企業,同樣是香菇,8月份平泉地栽香菇平均價格達到6元左右,而同樣的香菇在遼寧只有3-4元,這樣的的價格差距,為什么仍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收購平泉香菇加工出口,關鍵是平泉基地通過了出口食用菌產品備案,有了備案,就有了質量安全的保證。平泉是全國第一批25個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中,唯一一個食用菌產品出口的示范基地,2012年和2013年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評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這代表著平泉的食用菌產品質量非??煽?。2010年,平泉香菇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該縣始終將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立菌之本,下大力抓好產品質量和產品安全,通過和省、市農業主管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的合作,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有機認證9家,無公害認證19家,綠色認證4家,5家企業通過出口基地備案,達到國家標準化生產以上標準的食用菌面積達40000余畝,占總面積85%以上,被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縣”、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
1.4 加強過程監管
為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管理,保證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平泉縣制定出臺了《平泉縣食用菌產業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對從事食用菌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在食用菌園區規劃、原輔材料管理,產品生產及加工等方面及對食用菌產前、產中、產后管理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將生產主體、銷售主體、加工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上升到法律層面,特別把質量安全、無害化生產提到有“法”可依的管理層面。為推進平泉食用菌大基地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1.5 做好可行規劃
《平泉縣食用菌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到2015年,全縣食用菌產量將達到5億盤袋,產值將達到60億元,到那時,光第三產業和文化產業產值就可以達到10億元,平泉將成為“三地一區五中心”即,有機食用菌輸出基地、環京津特菜供給基地、菌鄉觀光與生態旅游基地,菌文化創意產業及生物保健品、綠色食品加工核心區,使平泉成為中國食用菌行業的食用菌價格信息形成中心、食用菌科研培訓中心、食用菌原輔材料加工、集散與供應中心和食用菌文化研究中心。
1.6 強化資金扶持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將農口資金向食用菌產業傾斜,加大扶持力度。對打捆使用的資金,實行公開招標制度,各鄉鎮新建園區、企業進行競標,凡積極性高、落實好的鄉鎮和園區優先得到資金支持,促使項目盡快落到實處。十一五期間,縣財政扶持食用菌資金達到1.6億元,重點支持標準化園區建設、菌業科研開發、菌種生產、菌文化的挖掘和拓展、龍頭企業精深產品的開發等幾方面,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補貼;針對新發展的標準化園區、大戶和新建龍頭企業的貸款進行貼息;鼓勵有一定資金實力的生產大戶進駐園區進行專業化生產,凡是購置大型機械設備的予以補貼,提高基地設施化生產水平。鼓勵作好產業科研開發工作,對引進、培養、馴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草腐菌生產項目予以補貼;新建龍頭企業在“三通一平”上補貼。收購、加工產品吞吐量大,特別是在市場低彌時拉動產業發展貢獻較大的企業給予獎勵和補貼。
1.7發掘培育人才
平泉縣培育了一批科技帶頭人,縣食用菌研究會會長梁希才就是自學成才的知名食用菌專家的代表。像梁希才一樣,目前,在平泉縣田間地頭活躍著食用菌等行業“鄉土能人”100多人,被群眾譽為“土專家”、“田秀才”。他們常年深入基層通過抓培訓、傳技術、引項目、促合作,引領農民走上致富路。該縣共有100多名“鄉土能人”獲得縣級以上科研成果和發明專利,有600多名農民獲得農民技術職稱,建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各類專業組織100多個,建立科普示范基地30處,為農民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1200期,累計培訓農民10萬人次,成為農民喜歡的“香餑餑”。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入。通過鄉土人才的傳、幫、帶輻射帶動作用,延伸了科技推廣鏈條,使農民真正成為科技推廣的主體,形成以戶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的科技推廣機制,重點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1.8 建園區擴基地
平泉縣財政每年都要拿出1000多萬用于菇農貸款及園區水電配套補貼。先后出臺了建棚資金補貼、無償提供機械設備、科技創新獎勵、項目資金扶持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具體幫法有四招:基礎設施配套補貼,新建設施農業園區建筑面積10畝以上縣財政補貼基礎設施配套資金0.4萬元,30畝以上園區補貼1.5萬元,50畝以上園區補貼3萬元,100畝以上補貼7萬元,150畝以上補貼10萬元,200畝以上15萬元,250畝以上20萬,300畝以上25萬。水利設施建設由水務局科學規劃設計,30畝以上(含30畝)設施農業園區打圍膜井,每延長米由水務局補貼50元;新建棚的架式香菇,每袋補貼0.2元;立袋香菇生產1萬袋以上的,每1萬袋補貼1000元,1萬袋以下的不予補貼。新建面積10畝以上的雙孢菇園區,每平方米出菇面積補貼30元;新建大球蓋菇園區,每畝補貼菌種款500元。新建設施工廠化(增加控溫、控光、控氣設備的)出菇房凈面積每平方米補貼200元,每戶補貼數額不超過15萬元。保鮮庫補貼。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戶投資建設保鮮庫,新建保鮮庫并切實發揮作用的,50平方米以上縣財政每平米補貼200元,100平方米以上補貼不超過2萬元。鼓勵各鄉鎮、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大戶開展全員招商引資活動,對外來投資到本縣建企業且投資規模在1000萬元以上的,在“三通一平”上予以補貼支持。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力度,縣政府每年安排20萬元用于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
1.9 加強信息服務
多年來,平泉縣和國內中國食用菌商務網、易菇網、食用菌信息多家食用菌媒體聯姻進行宣傳,有效的提升了產業知名度,通過舉辦食用菌交易會、菌文化節等方式推進;長期堅持參加國內食用菌產業單位舉辦的各類會議,獲取大量信息,為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從2003年開始,每年組織大規模團隊赴國內知名產區進行考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指導全縣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加強與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交流與合作,有效的推動了產業的發展。
2 形成了食用菌產業特色
2.1 積極做好菌業的延伸
2.1.1 建設菌博物館
2010年,平泉縣高標準建成了“中華菌文化博覽中心”,該中心是一個食用菌文化體驗中心,整個中心總面積達到5000余平方米,系統地介紹了中國食用菌的資源、科技、歷史、文化等內容,目前是全國最大、內容最詳細的一個食用菌文化體驗機構。該中心已成為融歷史文化、藝術觀賞、科普教育、學術交流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把菌文化作為產業來經營是平泉食用菌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2.1.2 舉辦菌文化節
2011年9月8日首屆中華菌文化節在河北平泉隆重舉行,這是國內首個以菌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美食旅游盛宴,由中國食用菌協會等主辦,平泉縣人民政府承辦,旨在推動食用菌文化產業發展,促進食用菌產業交流合作。通過菌文化節的召開,讓更多的人認識食用菌,讓更多的人產生了看菌、吃菌、購菌的消費欲望,據不完全統計,文化期間共實現交易額2億元多元,平泉食用菌這一品牌的全國食用菌行業知曉率達到90%。目前,在平泉除了中華菌文化博覽中心外,還有菌類美食餐飲企業達到4家,食用菌觀光生態園1處,據介紹,以食用菌文化為主題的生態觀光旅游項目、以菌類為主題的動漫、游戲項目正在加緊運作中,未來,在平泉不僅可以種菌,食菌、娛菌、購菌,同時還能以自助的形式參與到食用菌的栽培中去。2012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審批,該縣蔡福浩縣長當選為中國食用菌協會食用菌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對全國食用菌產業文化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1.3 打造創業鏈
該縣近幾年來重點圍繞食用菌等縣域主導產業,以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為目標,引導科技特派員根據食用菌等產業實際在產業鏈的各個節點經常性地開展工作,引導、帶動企業、農戶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2009年,以森源公司為牽頭單位的食用菌產業創業鏈被科技部認定為首批食用菌產業創業鏈。2010年,該創業鏈承擔了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食用菌產業創業鏈配套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得科技部資金支持60萬元,經過近兩年來的實施,圓滿完成預定目標。2011年,由食用菌產業創業鏈參與單位平泉縣希才應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國家星火計劃項目——《科技特派員食用菌產業創業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與運行》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同時入選國家“十二五”農村領域科技計劃預備項目庫,成為第二批星火計劃重點項目。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1.4 注重環境保護
近年來,面對迅速發展的食用菌產業,為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平泉縣委、縣政府把在食用菌產業中引入循環經濟要概念,即通過食用菌的帶動,實現加工業、菌業、種植業、養殖業之間的循環,把農業作物的秸稈、畜禽的糞便轉化成高檔綠色食品――食用菌,再將食用菌生產的廢料通過菌糠發酵技術還田給作物,把可利用的塑料等利用再生技術制作成包裝食用菌產品的容器。這些循環方式,不僅解決了食用菌生產本身的廢料利用,而且解決了種植業、養殖業中的廢棄物。2012年在本縣建設第一家塑料周轉筐生產廠和食用菌機械設備生產廠,同時新建食用菌廢棄料加工廠,形成完整封閉循環鏈條。
以食用菌為核心的循環經濟模式,在平泉可以生產“五料”即飼料、肥料、炭料、燃料、草腐菌原料,通過“這五料”大大提高產業對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閆錫杰,盧丙文.平泉縣整合資金支持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農村財政與財務,2010(9): 43.
[2] 池景存,劉海順,王曉玲.華北最大食用菌產業基地發展調研報告.河北旅游職業學院,2010,15(2):78-80.
[3] 耿樹.平泉縣食用菌研究會特色產業服務的經驗和做法.科協論壇(上半月),2009(8):40-41.
[4] 魯淑艷.產業之夢“圓”于科技——記河北省平泉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中國農村科技,2008(4):52-53.
[5] 劉環宇,宋占勇,鄭文博.平泉:生態與經濟雙贏.中國林業,2005(5):19.
[6] 劉學軍,王文棟.一個增收主題何以延綿二十年——記河北平泉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農村工作通訊,2004(4):49.
[7] 易菇網.http://www.emushroom.net/news/show.php?itemid=1393-10157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