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魚臺縣昌建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為貧困戶免費提供菇棚共同致富
近日記者走進山東魚臺縣王廟鎮大奚村昌建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看到,隨著魚臺縣木耳種植規模的迅速擴大,新引進的高壓除塵鍋爐不僅解決了過去一戶多爐的環保壓力,還使得毛木耳的產量和收入翻倍;免費外包菇棚種植的模式,也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一個標準木耳大棚最高純收益可達7.5萬元,最低也在3萬元,讓黑木耳真正成為了百姓致富“黑金子”。
菇棚外包,幫助1000多人就業
“幾年前,俺家還是村里的貧困戶,一年干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自從包了菇棚以后,現在不僅脫掉了貧困的帽子,日常用的家電也都備齊了。”大奚村村民馬先生說。
魚臺縣昌健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一直從事毛木耳、黑木耳、平菇、秀珍菇等食用菌種植及菌種的繁育、研發。合作社擁有大棚350個,每年種植各類食用菌1500萬袋,產值3500萬元。每年可以帶動周邊村1000多人就業,產品遠銷福建、云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合作社負責人馬漢友告訴記者,為實現精準扶貧政策,合作社逐步將菇棚外包給貧困戶,并教授他們種植技術,幫助他們銷售木耳。如今,他們園區內共有大棚百余個,其中30余個已經免費外包給了貧困戶。
馬漢友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新建一個標準木耳大棚大約在2.8萬元,可種植5萬袋木耳,每袋成本為1.2元,總投資為8.8萬元。當年11月份開始裝袋入棚,次年4月份開始采收,整個生長期內可采收四至七茬。一個標準木耳大棚最高純收益達7.5萬元,最低也在3萬元,平均純收益5萬元左右。
產業鏈形成,帶動大批農戶脫貧
“傳統毛木耳生產往往以家庭生產模式為主,市場分散,產業規模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如今,農戶想種植毛木耳,只要是從馬漢友那里進購菌包,就能免費使用大棚。“村民承包一個占地1畝的大棚需要5萬元成本,自建1畝地的大棚則需要8萬元。”王廟鎮東高村村民趙大姐租賃了馬漢友的兩個大棚,她說:“一個棚一年能收入四五萬塊錢,比種地強多了。”
2015年,合作社建成230畝毛木耳高效種植示范園,毛木耳菌種繁育已達到200余萬袋,形成了制種、原材料加工、菌包生產及成品菜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實現了“菌包生產企業+示范基地+種植農戶”這樣一個新的生產模式,提高了種植戶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帶動了一大批農戶脫貧致富。
馬漢友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將建成一處標準化毛木耳菌種繁殖中心,設計生產規模達到年生產標準化毛木耳菌種500萬袋,黑木耳菌包200萬袋,年產值將達2000余萬元。未來,還將繼續擴大產業規模,變廢為寶,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和高效循環農業,使種植品種多樣化,菌包生產自動化,成品銷售網格化,成立現代農業合作聯盟,使魚臺毛木耳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