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小俊)近日,在望都縣固店鎮于合營村天天食用菌種植基地,基地負責人李杰和工人們正在忙著采摘平菇。“平菇最適宜的采收時間是在菇體發育達到七八成熟時,此時菌肉厚實肥嫩。”李杰邊忙邊說。這位2013年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已經成為蘑菇種植的行家里手。如今,天天食用菌種植基地年收入150萬元,于合營村村民在基地從事灌袋、采摘蘑菇等工作的有20多人,年人均收入2萬多元。
在外創業碰壁,返鄉種蘑菇
2008年,21歲的李杰大學畢業后做過醫藥銷售,辦過自己的公司,還干過建筑裝修,但發展得都不盡如人意。
李杰的父親種植蘑菇多年,有豐富的蘑菇種植和管理經驗。2013年,父親和李杰說想把蘑菇大棚裝上卷簾機和微噴等設備。當時,李杰突然萌生了建一個現代化食用菌基地的想法。
“大學剛畢業那會兒,總覺得一個大學生怎么能一天到晚跟土地打交道。”李杰說,但后來,他經過認真考慮,覺得種植蘑菇照樣需要科學技術,種得好照樣有出息。李杰于是決定幫著父親一起干,爭當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農民。
自籌資金,建起蘑菇基地
說干就干。2013年夏季,李杰回到于合營村,籌款200萬元在村外建蘑菇大棚。沒想到,因為天氣的原因,施工的日期一次又一次地延遲。當時,村里有人議論說:“李杰的基地肯定建不起來了,就算建起來也掙不到錢”。天氣轉晴、地里的積水排干了,施工條件已經具備。可是,原來答應施工的本村工人卻不愿意干了,因為他們擔心拿不到工錢。
無奈之下,李杰只能尋找外地施工隊伍來干。為了趕進度,李杰就和施工隊一起冒著嚴寒焊接、接線。食用菌種植基地終于建成了,李杰開始潛心研究蘑菇的種植技術。在父母的幫助下,他迅速掌握了發酵、裝袋、滅菌等技術要領。在種植過程中,他堅持不使用農藥和化肥。運輸銷售全程冷藏,以保證蘑菇的質量。
李杰說,他的基地采用的是訂單式生產,現在正在申請綠色無公害蔬菜認證。由于李杰種植的蘑菇品質好,加上他講誠信,客戶群體不斷擴大,一些大企業也主動找他合作。
再接再厲,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李杰致富后沒有忘記鄉親,從回村到現在,每年都會給村里的貧困戶和孤寡老人送生活用品。在于合營村,提到李杰,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小伙子實在,也有魄力!”
2014年底,李杰被選為于合營村村委會委員,成為村里最年輕的一名村干部。他說:“感謝鄉親們對我的信任,讓我進了村委會。接下來,我將擴大基地規模,帶動周邊鄉親一起種蘑菇共同致富。”
從不愿從事農業生產,到現在成為蘑菇種植、管理、經營的行家,被當地人稱為“蘑菇大王”的李杰,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是農民還是工人,只要塌下心來,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終將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