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提到秸稈,不少民眾的第一反應就是“田間垃圾”。
如今,經過多年引進示范、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水平逐步提高。
造紙、牲畜飼料、直接燃料、食用菌基料等多種用途讓秸稈“搖身一變”,成為農民增收的“錢串串”。
生產食用菌主力是秸稈
21日,記者走進位于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晉賢鄉熨斗村的廣元粒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馬上被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所吸引。
粉碎打料、拌料、裝袋、滅菌、運袋、接種……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面積300畝的食用菌培育基地里,一臺大型粉碎機轟隆隆運轉不停,一捆捆六七百斤重的秸稈排列得整整齊齊,場面很是壯觀。
這里正在生產食用菌,而“主力軍”就是秸稈。
“沒想到過去我們想盡辦法要燒掉的秸稈,如今卻變廢為寶,作為基料生產出優質的菌類,真正實現了循環利用。”說起利用秸稈的好處,熨斗村村民王曉華稱贊。
王曉華今年45歲,2012年從廣元粒豐農林科技有限公工作至今。今年10月,公司第一次提出利用秸稈作為食用菌培養基料,她感到非常興奮。
“過去秸稈是困擾農民的一大難題,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理。現在好了,多余的秸稈有人收購,不但幫我們解決了難題增加了收入,我自己每天裝袋還能掙80元左右。”王曉華說。
秸稈換菌袋帶動農民再增收
“細密的纖維結構,充足的營養物質,秸稈再生為食用菌生產提供了天然的肥力。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消耗秸稈800多噸,預計年底能消耗3000噸。”公司負責人呂坤告訴記者。
今年10月,公司專門成立了秸稈收儲工作隊,到附近4個鄉鎮的村民家中收購秸稈,收購價格為每噸360元,村民也可用一噸秸稈換100袋菌袋。
回收后,通過粉碎秸稈進行發酵用于食用菌種植基料,不僅可以大量利用秸稈,減少焚燒等造成的環境污染,還可帶動當地農民發展使用秸稈種植食用菌,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增加收益。
“目前公司有20多個貧困戶,每人每天平均收入100元,加上他們用秸稈換的菌袋收入,平均每袋菌袋純利潤為2.5元,算下來增收不少。”呂坤說。
秸稈用途廣利用率逐年提高
秸稈培育食用菌只是廣元市秸稈利用的一個縮影。目前廣元秸稈利用方式已從主要用于生活燃燒能源和牲畜飼料,擴展到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工業原料和能源等領域,基本形成了“五化”綜合利用格局。
據了解,廣元市耕地面積250萬畝左右,常年作物播種面積600余萬畝,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可收集秸稈產量180萬噸左右,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民生活和農業發展的寶貴資源,但隨著秸稈產生量逐年增多,秸稈隨意拋棄、焚燒現象較為嚴重,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
2010年,廣元市主要農作物秸稈總量為22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不足40%。經過近幾年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工程,廣元市秸稈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2015年廣元市秸稈理論總量為215萬噸,利用率達84.2%,高于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水平4.1個百分點。
“目前秸稈有多種用途,秸稈肥料化以秸稈直接還田技術為主、秸稈生產肥料技術為輔;秸稈飼料化主要有秸稈固體飼料技術、秸稈青貯技術、秸稈氨化技術等;秸稈能源化主要有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秸稈發電等技術;秸稈基料化主要為食用菌秸稈袋料技術。”廣元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力爭2017年,廣元市秸稈綜合利用量達到157.93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