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浙江省桐廬百江鎮香菇上市了。
早上6點,百江鎮聯盟村,查生琴早早地出發了,百江農發糧油合作社的大片香菇正等著她。
一打開香菇大棚門,經過一夜的生長,一字排開的菌棒上,緊緊簇擁著的香菇,鮮嫩肥大長勢喜人,厚厚的菇體撐起了一個個小圓傘。
穿上雨鞋,系上圍裙,帶上袖套,她利索地舞著雙手采個不停,一天的辛苦工作便由此開始。
自2013年始,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5月份,查生琴都忙于此,早已練就了眼準手快的本事。
今年,百江農發糧油合作社的自制菌棒有30萬棒,比去年多了10萬棒。
一會兒,查生琴就與同伴將剛采摘下的1500公斤香菇小心翼翼地抬進冷藏庫。
“這還不是最多的,開苞菇到了12月才是旺季呢!”
另一邊,菇香撲鼻而來,循著味便是香菇烘干處,兩個烤房共有34層的木架,每層可放兩個篩,篩上密密麻麻地鋪滿了香菇。香菇烘干是件挺麻煩的事,依次排列香菇需菇蓋朝上,菇柄朝下。烘烤過程中,火力有高有低,中途,還得將香菇移出烤房,“回潮”后方能達到干燥要求。合作社充分將廢物再利用,廢菌棒還能做柴火,回爐后的土灰再到田里當肥料。
“為了更適應市場需求,今年我們選了花菇和地菇這兩個品種。自進入采摘期,香菇的批發價每公斤12至14元,去掉成本,香菇今年總收入預計達50萬元。”百江農發糧油合作社社長方雪勇說道。
在百江鎮聯盟村,合作社采取租金保底、股金分紅、薪金創收的“三金合一”,保障村民土地收益權同時,更將他們從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來。“企業退休后,家門口做事就有工資拿,有技術學。”查生琴喜不自禁,自家的兩畝地流轉給了合作社,去年就有1500元的租金,年底還有股份分紅,加上工資,這日子真是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