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全境有青山綠水,處處有山珍”,非常適宜發展食用菌產業,同時具備地理優勢、品種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發展食用菌產業潛力很大、前景很好。
貴州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打好產業扶貧扶貧硬仗,加快食用菌、蔬菜、茶葉等綠色優質農產品規模化發展。
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發展什么產業、怎么發展產業非常重要。貴州生態環境良好、氣候條件適宜、原料資源豐富,發展食用菌產業潛力很大、前景很好。
“十三五”以來,貴州先后出臺《貴州省“十三五”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規劃》《貴州省食用菌產業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將食用菌產業作為助推全省脫貧攻堅的重要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貴州食用菌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拓展市場空間
市場是檢驗食用菌發展經濟價值的場所,然而,開拓市場是一種專業的商業行為,對廣大農村農戶來說,個體經營規模較小、力量有限,如何把種植出的食用菌銷往市場是一大難題。
引進龍頭企業負責市場開發,和農戶種植相結合,貴州實踐中走出了一條多方共贏的發展道路。黔西南州安龍縣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成立貴州安慶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力量補齊農戶發展食用菌的市場短板。具體操作中,公司負責提供菌棒和開展技術指導,并按照每斤香菇3。5元的保護價回收產品,由公司統一安排加工和對外銷售。
依托中國食用菌協會平臺,貴州安慶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安龍食用菌產業協會”,產品銷售緊盯廣州、深圳、昆明、柳州等國內市場,并積極開發韓國、泰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外市場。
在黔西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貴州高原藍夢菇業科技有限公司帶動,建立了“公司+合作社+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市場銷售以公司為主,合作社自銷為輔,統一開發銷售渠道,形成良性的食用菌生產經營體系。
創新產銷對接機制,開展農校、農超等“菜單式”的產銷對接和農村電子商務,同時開發省外、境外菌材市場,貴州食用菌銷售渠道日漸穩定,在市場競爭中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去年12月25日,一場“黔菌入滬”推介活動在上海成功舉辦,黔菌菜品開發大廚現場制作以紅托竹蓀、冬蓀、姬松茸、茶樹菇、羊肚菌等貴州特色優勢食用菌為主原料,以貴州跑山牛、烏骨雞、香豬、薏仁米等多種特色農產品為輔材的黔菌菜品10余道,讓嘉賓既能吃出上海味,又能吃出貴州味。
推介會聯合上海黔香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西郊賓館廚師團隊,開發了具有上海和貴州雙重個性的26道黔菌菜品。活動現場共簽訂銷售合約96份,金額15.6億元,同時,貴州食用菌上海直銷窗口順利在上海落地,首批5家直銷店掛牌,實現了單品單次營銷的歷史性突破。
政策機遇良好
發展食用菌,貴州“大招”一個接著一個。
去年底,貴州省政府在杭州主辦了“2017生態貴州·黔菌行天下”招商簽約會,旨在引進大型食用菌生產、加工及貿易龍頭企業來黔投資。招商簽約會簽訂投資貿易協議金額共計3.025億元。“多彩貴州·菌行天下”2017貴州食用菌產業專題招商簽約大會在貴陽召開,成功簽約了來自全國68家食用菌龍頭企業,協議投資金額124億元。
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部署,全省各地大力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全省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紛紛出臺政策措施。
省政府出臺《貴州省發展食用菌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明確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任務、政策和保障措施;畢節市出臺《畢節市食用菌產業裂變發展支持政策(試行)》,黔西南州出臺《黔西南州食用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試行)》……形成從省到市、縣,從宏觀到具體的政策支持體系。
在具體措施上,省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支持力度。省農委安排了1.5億元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省科技廳啟動食用菌重大科技專項,省發改委立項建設農產品冷鏈體系,省林業廳布局菌材林建設……在全省形成多部門“橫向”聯動推進的格局。
各市、縣也加大財政投入,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黔西南州安排資金9000萬元用于食用菌產業獎補和產業基金投入;安順市安排不低于200萬元的資金以獎代補和貸款貼息補助,充分發揮市、縣兩級扶貧開發投資平臺公司作用,籌集資金,加大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投入。
隨著各項政策落地,效果不斷顯現,安順開發區聚福菌食用菌產業園,自去年3月以來,先后組織到山東、浙江、福建等地食用菌集散地進行招商引資。目前,四川唯泓公司已經在開發區注冊成立分公司,與貴州草原頌、安順鄧幺妹辣子雞等多家食品加工企業合作研發生產食用菌系列食品。
產業優勢疊加
“全境有青山綠水,處處有山珍”,非常適宜發展食用菌產業。“貴州自然生態和氣候條件十分有利于發展食用菌產業,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也是食用菌種質資源寶庫。”省農委主任袁家榆說,貴州菌材菌料來源豐富,發展珍稀特色食用菌的天然優勢突出,大宗食用菌多數可以周年生產,保證了市場供需平衡。
品種優勢同樣突出。目前,貴州已發現的主要食藥用菌有22科72屬429種,其中食用菌268種,是公認的“山珍之王”紅托竹蓀和冬蓀的著名產地。此外,食用菌產業鏈的很多環節還不能實現全機械化,必須依靠大量勞動力完成,相對發達地區而言,貴州山區的勞動力充足,可作為食用菌產業的用工基礎。
確立技術優勢。1月9日,貴州省食用菌技術服務平臺成立,依托平臺,已建設1個省級菌種研發中心,同時在9個市州建成菌種生產基地,分別負責一級、二級菌種研發和三級菌種生產及技術等服務。目前,貴州省科研機構已克服“高溫菌棒”和“冬季高產”生產技術難題,確保食用菌產品在高、低溫環境下都能正常生產。
市場優勢明顯。省內食用菌市場75%以上是由省外供應,竹蓀、冬蓀、茶樹菇等貴州珍稀食用菌產品還處于供不應求的態勢,姬松茸、羊肚菌、黑皮雞樅、猴頭菇、雙孢菇等品種也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多重優勢疊加,貴州食用菌產業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
去年底,貴州省農委與易菇網共同組織全國有代表性的食用菌裝備企業到貴州考察、投資。來自全國18家頂級食用菌裝備企業、23位全國食用菌行業的領頭人在貴安新區、安順市西秀區、畢節市納雍縣和織金縣等地進行投資考察。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赴浙江、上海等省(市)開展了100余批次的招商推介暨調研活動,邀請了80余家企業到貴州考察洽談。
貴州希望更多食用菌企業到貴州考察投資,把企業發展和貴州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結合起來,在食用菌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增值收益中為貧困農戶留下空間、留出利潤,在壯大企業實力的同時,帶動更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為貴州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