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徹底拔掉“窮根”,摘掉“窮帽”,近年來,文山州富寧縣圍繞產業謀扶貧,帶領貧困戶走出了一條變“輸血”為“造血”的產業扶貧路。
想要脫貧致富,增加收入是核心。如何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實現持續增收?這是富寧縣委、縣政府以及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干部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的問題。2016年4月12日,由云南省委從福建省引進的干部人才——富寧新任縣委書記陳家興,來到富寧縣經過調研后表示,富寧要改變落后面貌,還得要發展產業。陳家興帶領縣級領導班子到食用菌之都——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學習考察后發現,黑木耳種植具有周期短、見效收成快、經濟利潤高的優勢,于是引進寧德市古田黑木耳栽培技術,由云南強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集菌種研發繁育、菌棒加工生產、示范種植推廣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項目。該項目占地92.79畝,預算總投資8500萬元,包括行政辦公樓、食用菌技術培訓室、食用菌良種繁育中心、恒溫培菌區、菌棒加工區、培育示范區以及場地內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2017年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500萬元,搭建了2.2萬平方米廠棚(包括菌種生產房、菌種培育房和菌棒加工廠房);完成了配套的辦公區和住宿區建設。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扶貧支撐,要突出“產業+扶貧”,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
說白了,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怎樣才能把各地的產業做起來?“因地制宜布產業、精準施策興產業、三產融合強產業。”陳家興說:“食用菌產業是富寧縣的富民產業,在致富增收和發展地方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云南強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在市場占有率、技術培育、標準化生產、質量檢測及縣域工廠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2017年全縣發展食用菌種植1509畝,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950戶3590人,其中直接種植和貸款入股參與種植550戶2120人、直接就業和間接就業帶動400戶1470人,已發放產業扶持專項貸款資金2000余萬元。食用菌產業發展研發中心全部建成運營后,預計可年產菌種1000萬袋,培育1.5億袋栽培菌棒,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可為富寧縣推廣和擴大食用菌產業發展、打造成全州全省食用菌技術研究推廣基地提供強勁的原料支撐和技術保障。”
為加大貧困戶產業發展水平和致富能力培養,文山州富寧縣木央鎮采取“黨建引領、支部帶動、合作社推動、貧困戶參與”的工作方法,形成了“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托管模式。木央鎮通過“土地流轉、金融貸款、扶貧政策、基地務工、超產獎勵、返包管理、效益收成、村級集體”八入股、八增收的成功探索后,農戶信心大增,食用菌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共引進公司和個體經營戶4個,成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11家,建成菌棒生產加工和菌種接種培育基地2個,年可生產加工菌棒500萬棒;建成食用菌種植地12處,建成姬松茸大棚122個、香菇種大棚54個、羊肚菌大棚20個、黑木耳350畝,培育菌棒280萬棒,實現食用菌產業收益2200余萬元,促農增收1300萬余元,除效益分成入股外為群眾盈利410萬余元,實現7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128萬元,戶均分得紅利近2000元,18個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
如今,一個個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的扶貧產業,讓富寧縣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嘗到了甜頭。
農民土地入股成“股東”
土地是農民生存和農業發展的基本保障。如何讓土地增值、農民受益?近年來,富寧縣引導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合作社等多種形式改變土地的經營方式,激活了農村土地資源,在土地流轉的大背景下,農民增收仍然是核心問題。市場經濟的實質是追求效率,需要正確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防止熱了老板,冷了老鄉,確保土地流出農戶收入持續穩定增加。據悉,在富寧縣凡是土地規模流轉的村,群眾的收入普遍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高出500元,新型主體、群眾、村集體三方共贏格局已形成。 我家有7畝田地適宜發展黑木耳,按照每畝500元的價格入股到合作社,年底已經分得股金3500元。”睦倫村哪滾小組余秀兵說。
富寧縣文聯副主席、富寧縣扶貧開發局指揮部宣傳辦副主任扈星漢告訴記者:“木央鎮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全力破解‘發展生產脫貧一批’這個瓶頸,在冷涼山區、石漠化地區大膽探索短、平、快產業發展增收的路子,把食用菌種植作為穩定群眾增收致富脫帽的長效產業,食用菌產業發展離不開土地和水源,而群眾擁有最富裕的資源就是土地,按照鎮內的土地租金市場價格,坡地租金300元/畝,壩區租金500元/畝。為了調動群眾參與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積極性,針對規劃片區內的土地,一律不允許現金支付租金,必須以土地作為股金入股到公司或合作社發展食用菌,這樣既打消了坐收租金的懶惰思想又帶動群眾親自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對遏制地租連年漲價和激發群眾的獲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認真的宣傳發動,以土地入股分紅方式共流轉342畝,實現收入17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5畝,獲得分紅2萬元。”
貧困戶貸款入股獲分紅
當前,富寧縣脫貧攻堅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期。富寧縣將強化責任擔當,強化問題導向,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扎扎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主攻產業扶貧這個“軟肋”,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脫貧的重要途徑,發揮新型主體帶動作用,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為加快金融扶貧步伐,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早日脫貧,在發展產業扶貧項目中,富寧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金融扶貧,把它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同步小康的一項重要舉措抓好抓實。木央鎮黨委舉全縣精準扶貧之力,結合“合作社+貧困戶入股”模式,率先邁出“合作社+貧困戶入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讓貧困戶早受益,早脫貧。 當了大半輩子農民,鄭代銀做夢也沒想到,現在通過扶貧小額貸款入股,成了當地農業合作社的股東,每年坐享分紅。
參加分紅大會,拿到錢那天我太高興了,因為我什么都沒有做,只提供相應的證件給銀行,就分紅得了3000元錢,并且還不用我還本金。”帶有肢體殘疾的寒洞村落水洞小組鄭代銀激動地說。
我的合作社吸納了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基地發展,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到銀行貸款了5萬元財政貼息貸款入股到合作社中,我與他們簽訂協議本金由我償還,年底我還要按照本金8%的紅利分紅給他們,這樣既解決擴大規模資金短缺,又解決了貧困群眾增收的問題。”國昌景食用菌合作社負責人劉昌林說。 富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徐聲強說:“木央鎮立足縣委、縣政府關于黑木耳產業發展金融貼息貸款政策,堅持‘誰貸款、誰受益、誰用款、誰還款’的原則,組織建檔立卡戶就近入社與異地入社的辦法,參與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入股經營,共有193戶貧困戶貸款參與食用菌發展,融資965萬元入股,實現分紅47萬元,戶均增收2435元。”
云南強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傳勇介紹,他們主要通過多種措施讓老百姓脫貧:第一,流轉土地,他們收到租金;第二,他們可以來我們基地務工,增加工資收入;第三,我們提供菌種、提供技術、提供包裝銷售,讓他們成為股東參與進來。
云南強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小武告訴記者:“根據公司的發展,今年項目規劃用地要擴大面積約90畝,投資估算約4600萬元,包括成立菌種研發中心、廠區建設、生產車間建設、生產設備安裝、接菌室建設等配套設施建設。預計項目竣工投產后,年可生產菌種1000萬栽培菌,可培育出菇菌棒1.5億棒,年均產值可實現10億元,輻射帶動全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