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車站鎮位于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全鎮轄30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總面積6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人口6.1萬,其中貧困人口7173人。是農業部命名的全國“小蘑菇”生產示范鎮,是長江以北最大的雙孢菇生產基地和國家出口備案基地。該鎮充分利用產業優勢,結合致貧原因,制定出了“標靶準確”的套餐式扶貧對接模式。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精準扶貧對接方法,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合作社的靈活優勢,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目前,僅藍天食用菌公司對接147戶530人,2016年可實現全部脫貧,其主要做法是:
一、找準模式 精準對接
(一)“入股分紅”型
貧困戶直接入股合作社(公司),享受盈利分紅。合作社每年支付貧困戶利潤分紅不低于3000元。使貧困戶在合作社的幫助下穩定脫貧。本模式可以利用國家扶貧貸款的作用,讓自身無法發展食用菌的種植戶,通 過資金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紅,即能使企業解決資金困難又使這部分資金發揮最大作用,實現雙贏。
(二)“承包分紅”型
“要想哭種蘑菇,要想哭的痛來年接著種”是菇農最早種植食用菌的真實寫照,為什么會這樣?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技術,二是市場,到后來的“要想富、種蘑菇,一年變成萬元戶”,脫貧路上的好項目,而“承包分紅”型很好解決了貧困戶的兩大困難,對貧困對象進入園區承包種植食用菌,公司免費提供菇棚、菌種、原材料及技術指導,貧困戶只負責生產管理,每月發3000元工資,利潤5:5分成。食用菌生產的產前投資,產中技術和產后的銷售等高風險環節全由園區承但,實現發展產業零風險。如,2015年,一農戶通過產業對接,在園區對接四個棚,1500平方米,年底利潤分紅3.5萬元,實發工資3萬無,一年總收入可達6.5萬元,實現了當年脫貧。
(三)“輪換種植”型
此模式選擇相對年輕,頭腦靈活,有帶動作用的貧困戶在園區種植食用菌,學到技術后,可離開園區自主發展,合作社指派專業技術員跟蹤技術服務。然后安排新的貧困戶再次進入園區,實現滾動發展發揮了1+1大于2的脫貧效果。貧困戶劉文獻,2015年在園區對接四個棚,2000平方米,一年實現利潤8萬元。學到技術實現原始積累后,回家發展食用菌種植并帶動本村4戶貧困戶脫貧。
(四)“技術幫扶”型
俗話說“家財萬慣,不如一技之長”,使貧困戶掌握一門致富技術就可實現穩定脫貧。 貧困戶在家發展食用菌,公司免費提供技術,并指派技術員到戶指導,服務到棚,賒銷菌種給貧困戶,解決貧困戶資金瓶頸,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如貧困農秦海軍等通過藍天食用菌有限公司技術幫扶,2016年年初,均發展食用菌面積500平方米以上,實現食用菌產業收入4萬元,除去成本投入,實現產業純收入1.5萬元。
(五)“轉移就業”型
因食用菌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不僅可以給年輕人提供就業,而且還可以給閑散在家的年齡偏大的婦女提供就業,貧困戶實現轉移就業致富“零距離”。如陳洼村貧困戶黃愛忠在藍天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上班,每月領取2000多元工資。不離鄉,不離土就可脫貧,拓寬了脫貧方法。
(六)產業脫貧成效
一是經濟效益可觀。食用菌是高效農業,“家有一座棚吃喝都不愁”,每個雙孢菇大棚種植面積500平米,每年可種植兩茬菇,除去生產成本,每棚年純收入最2萬多元。同時,雙孢菇生產簡單易行,可實現當年種菇,當年脫貧,是個短平快并有利于快速推廣和普及的好產業。
二是社會效益顯著。首先,雙孢菇采收期間需要大量人員,農村絕大部分勞動力經短期培訓后就可進行采收,婦女、老人均可在較大程度上可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完全就業。在收獲季節,每個棚可提供4-5人就業,如藍天食用菌園區有600座大棚,可吸收2600多人就業。勞動力進行采菇、擇菇、洗菇和裝卸,平均每天收入70元以上。其次,食用菌種植不與民爭地,不與地爭糧,不與農爭時。第三,發展雙孢菇產業,對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脫貧攻堅,使貧困戶穩定脫貧,快速脫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是生態效益明顯。種植雙孢菇所用原料為麥秸、稻草、玉米軸、牛糞便等農畜副產物,可變廢為寶,出菇后的菌渣可作為有機肥料在日光溫室蔬菜、葡萄及大田生產中使用,其他廢棄物可作為農作物基肥再次利用,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有利于發展循環農業。同時,雙孢菇生產采用無公害技術,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有利于生產區域環境質量改善。
三、下步發展建議
1、抓標準,促生產。加大食用菌標準化宣傳、推廣和實施力度,擴大標準化生產規模,不斷提高食用菌及其產品的優質率,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2、強龍頭,助增收。利用好扶貧政策的支持和小額信貸的杠桿作用,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積極引導企業在“深、精、細”方面做文章,提高產品檔次,樹立企業形象。
3、拓市場,增效益。一是要在現有經營大戶中培養一批拓寬市場業務的務實型人才,充分發揮他們信息靈、路子寬、銷售廣的優勢,廣拓市場,大抓訂單。二是引導加工龍頭企業完善營銷策略、營銷手段和營銷網絡,實現市場帶流通、流通促生產、生產上品牌、品牌拓市場的良性循環。二是要圍繞食用菌產業繼續搞好對外招商。按照放寬、放松、放活、放心、放膽、讓利的“五放一讓”原則,優化投資環境,改善基礎條件,促使本地資源和外地資金有效結合,不斷使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成為興鎮裕民富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4、改結構,提效益。積極推廣雙孢菇7架7層栽培和草菇標準化栽培技術,開展塑料大棚草菇一年多茬栽培與蔬菜輪作模式研究,進一步菇農種植效益。
5、塑品牌,提質量。大力打造食用菌品牌,鼓勵和扶持企業創名牌。把“孔祖宴”牌商標打造成知名商標。進一步做好后續綠色品牌的申報和認證工作,實行統一標識、包裝、銷售,擴大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總之,脫貧攻堅之戰已打響,“五個一批”中發展生產排在首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補上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在脫貧攻堅中讓企業(合作社)與產業和貧困難戶結合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對接措施,找到結合的辦法,發揮好產業扶貧的優勢,是脫貧攻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車站鎮人民政府 祝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