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龍江勃利縣黑木耳生產總數2,359萬袋,其中春耳650萬袋,秋耳1,850萬袋;黑木耳總產量964噸,其中春耳363噸,秋耳601噸;春耳平均單產1.11兩,平均銷售價格56元/公斤;秋耳平均單產0.65兩,平均銷售價格44元/公斤;秋耳單產遠低于春耳產量,在不計算銷售價格差的情況下,種植秋耳減收1,830萬元。主要是由于勃利縣黑木耳栽培多以地栽秋耳為主,在養菌過程中全部采用露天養菌生產模式。這種生產模式存在極大生產風險,尤其是遇到今年這樣特殊氣候,風險更為突出,菌農收入無法保證,有些菌農因此一“業”返貧。
為了破解勃利縣黑木耳產業可持續、健康有序發展難題,深度挖掘“黑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引技增智,通過“柔性人才引進”政策引進的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導師張彥龍到勃利縣擔任縣政府副縣長,主抓食用菌產業。又從黑大、東寧市引進多名教授、研究生、食用菌專家,到勃利縣開展食用菌研究,提供技術服務。同時,由供銷合作社牽頭成立食用菌產業管理辦公室和食用菌研究所,負責全縣黑木耳產業的發展,開展食用菌應用技術研究、栽培技術培訓、指導等工作。目前,勃利縣正在制定勃利縣黑木耳發展規劃和鼓勵黑木耳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就是要改變菌農露天養菌,靠天吃飯的現狀。
不轉變思想,不改變生產模式,發展黑木耳產業很難取得好的經濟效益。一個農業產業想發展,想做大做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是今后農業產業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