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溫泉鎮朱寨村香菇種植基地內,種植大戶朱明照正在大棚內忙著整理剛剛采摘過香菇的菌袋。
“今年香菇行情咋樣?”“今年行情格外好,現在剛摘的濕香菇一斤批發價四塊三,往年只有兩塊五左右。剛摘了幾百斤,現在正是出好菇的時候。”朱明照笑著說,手里的活兒沒停下來。
“咱這個基地現在有1000多個大棚,預計年收益5000多萬元。”朱寨村黨支部書記朱學衛說。
2006年,朱明照從鎮糧管所下崗回到老家后,看到村里有很多村民種香菇,而且日子越過越好,立馬也行動起來。由于沒有資金,他就在以前的老村部租了一塊地,建了兩個大棚,“那時候只有七八千袋,一袋一年的收入只有兩三塊錢,就這感覺很不錯了,比上班時候的工資還高。”
朱明照不怕吃苦,到2010年,他已經有了10個大棚。去年春天村里發展香菇種植基地,他又在基地里新建了10個大棚。
“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不用自己打料、裝菌袋、蒸菌袋、培育菌種,村里把前期的工作都給你準備好了,既節省了時間,又降低了成本,所以我積極響應村里的號召,連家也搬到基地里面發展。今年行情這么好,再加上這么多年技術也很成熟,所以我準備把原先的10個大棚也利用起來,發展夏菇種植。夏天氣溫高,香菇3天就可以摘一茬。”
雖然香菇種植技術好掌握,但真正想讓香菇提高產量,必須靠細心照顧菌棚。“一般一個菌袋的使用期七八個月,最主要是掌握好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生長期內要打三四次水,溫度表都是插到菌袋內,要密切掌握香菇的生長溫度。”朱明照笑呵呵地告訴記者,除了他和老伴天天吃住在大棚旁,活多的時候還需要雇兩三個人來幫忙,村里種香菇的有110多戶,生產旺季雇個人都難。同時香菇銷路也不愁,天天都有外地的客商開著車來村里批購。
“一個棚一年大概凈掙三四萬塊錢,今年會更好一點。”說起今年的行情,朱明照一臉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