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濮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班家村,村委會主任班來青看著大棚中長勢喜人的毛木耳,臉上洋溢著喜悅。
示范區班家村、店當村等西七村,桑葚總種植面積約5000畝,桑葚采摘后,桑枝需要年年砍,堆在田間地頭礙事,放火燒又污染環境。為了處理砍下來的桑枝,班來青和幾名村委會成員幾經打聽了解到,桑枝粉碎后可以作為培養基來種毛木耳。毛木耳的營養成分與黑木耳相似,它的粗纖維含量較高,有“樹上蟄皮”的美稱。
班來青和幾名村委會成員決定,自己籌錢建起木耳種植大棚試種毛木耳。2019年10月底,20萬袋以桑枝粉末為培養基主原料的菌棒,完成灌裝和高溫消毒,被分別送入4個大棚進行培植。經過一個冬天的精心培養,毛木耳成功出耳。5月初的木耳種植大棚內,菌棒上毛木耳長得密密麻麻。據了解,一個菌棒可以產出五六茬毛木耳,平均可收獲2到3兩干木耳。
班來青說:“按照往年毛木耳10元到11元每斤的回收價格來算,平均一個大棚的收益應該在15到16萬元之間,今年一年基本上就收回了投資成本,明年開始,我們的村民就又多了一項收益。5月中旬,第一茬毛木耳就將進入成熟期,有商戶已經向我們下了定單,還有鄭州的商戶正在洽談。”
班來青表示,班家村今年打算擴大毛木耳的種植規模,以后可以大量回收村民砍下的桑枝,將其變廢為寶種植毛木耳,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