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是一種中高溫型食用菌,菌絲體生長適宜溫度范圍為25℃~30℃,子實體生長適宜溫度范圍為22℃~28℃,在此溫度下子實體大量發生,產量高、質量好。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利用自然溫度林下栽培毛木耳,可在12月下旬至4月下旬制作原種和栽培種,5月上旬至9月下旬出菇,在毛木耳栽培過程中要做到合理管控。對于毛木耳的病蟲害防重于治,做到以防為主,提高毛木耳產量與質量。
一、綠霉
1.包括綠色木霉、康氏木霉、多孢木霉等。傳播途徑多,孢子高溫高濕和基料偏酸的條件下,很容易萌發和定植。菌袋、菌種瓶、段木接種孔周圍及子實體受綠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養料或子實體上長白色纖細的菌絲,幾天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變為綠色,粉狀。從菌種開始,伴隨毛木耳全生育期都可以發生危害。
綠色木霉菌廣泛存于自然界各種有機物質上和土壤中,空氣中也到處漂浮有綠色木霉病菌的分生孢子。代料栽培毛木耳,各種機會都有可能將孢子帶入木屑等培養料和生長弱的子實體上形成菌落。采耳后的耳根很容易受綠霉菌感染。該菌適宜于高溫、高濕和培養料偏酸性的條件下發生,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濕度為95%左右,酸堿度為pH3.5~6.0。主要靠分生孢子借助空氣傳播。
2.防治措施
①保持耳場、耳房及其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
②耳房、耳場必須通風良好,排水便利。
③出耳后每三天噴1次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
④若綠霉菌發生在培養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內時,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處,可控制綠霉菌的生長。
二、毛木耳菌包霉菌
1.青霉菌、木霉、根霉、黑霉等,除木耳菌之外的菌都是雜菌。毛木耳菌包霉菌污染是導致毛木耳菌塊減產,影響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嚴重時使生產失敗,毛木耳菌絲纖細,生長緩慢,抗雜菌能力差;菌塊外部不能形成皮膜狀的保護層,這是毛木耳菌絲不利于菌塊栽培的一個主要弱點。另一方面,栽培管理措施不當,又為雜菌大量滋生創造了條件,培養基含氮物質(如麥麩)過于豐富,可溶性糖類含量過多(如玉米芯);培養基滅菌不徹底;菌種質量不純,或木屑菌種多次代傳,降低菌種生活力;塑料袋韌性差,在操作管理中被刺破;環境條件差,均能導致霉菌發生。
青霉、木霉是毛木耳菌塊上最常見的雜菌,往往在菌絲體壓塊或塑料袋開洞培養時出現暴發性危害;若將菌絲尚未滿瓶的菌種壓塊,無菌絲的料團很容易生長青霉和木霉;菌絲壓塊后,在菌絲尚未完全恢復前便過早地揭膜,也容易滋生霉菌,并直接深入到菌塊內。菌塊培養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易造成毛木耳菌絲衰老死亡,也容易滋生雜菌。如菌塊含水量過低,干縮部分的菌絲常老化衰退:菌塊含水量過重,積水部分的菌絲常厭氣死亡,雜菌菌絲便常出現在木耳菌絲衰退的部位。在環境不良的條件下進行開洞培養,洞口很快出現大量雜菌。霉菌發生后,不但影響到優良菌塊的培育,當子實體形成后,還會侵染子實體,造成腐爛。
2.防霉措施
①選用抗霉能力較強的菌株。特別是對木霉抗性較強的菌株供菌塊栽培用,切勿使用生活力衰退的菌種。
②選用新鮮原材料越夏。隔年的棉殼或玉米芯,在堆放中受潮,很容易生長青霉或木霉,采用常壓滅菌很難徹底根除。麥麩的用量一般不要超過10%,含氮物質過多反而容易造成污染,或適量減少有機氮,增加無機氮用量。培養料如有必要加入糖類時,據日本介紹經驗,最好用葡萄糖而不要用蔗糖,因葡萄糖易于被木耳吸收,并能抗拒木霉污染,糖的用量一般不要超過1%。在培養料內酌加適量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能加快木耳菌絲生長速度,提高抗菌能力。原材料的質量和配比。
③在培養料中增添抗霉劑。目前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或用石灰清水拌料,后者還能防治培養料偏酸。木霉對pH的最高耐受力為11,可用1%石灰清液(pH約在13左右,使用時預先測定,低于pH13,應酌加石灰調整)拌料,能有效地殺滅木霉,然后用0.5%~1%過磷酸鈣溶液調出至8~9,即可滿足木耳菌絲生長的要求。在培養基內加入0.5%紫蘇莖葉粉也有防霉作用。
④用具要用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菌絲尚未完全恢復,若有霉菌出現,可用飽和石灰水上清液涂抹患處;嚴重時,用0.1%高錳酸鉀擦洗1~2次,大通風2~3天,仍可出耳。袋栽毛木耳在劃口之前,應將塑料袋浸人0.1%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劃口后,孔口若有霉菌出現,及時用飽和石灰水上清液或3%煤酚皂溶液涂抹孔口。
⑤保護環境清潔。出菇期間,在采收第1批毛木耳后,每3~5天在地面噴1次1%石灰水,或1%~2%煤酚皂溶液,或交叉使用,以控制雜菌生長。
⑥室內發菌,林下出耳。被認為是毛木耳菌塊栽培的一項有效的防霉措施。模擬野生木耳生態環境的室外林下耳棚,能透入適量陽光,改善通氣狀況,能加強耳片的蒸騰作用并提高代謝能力,從而提高了抗霉能力。
⑦加強水分管理,保持菌絲旺盛活力。要根據菌包水分散失情況和空氣流量。相對濕度大小,進行水分管理。以防菌塊水分過高過低,引起菌絲衰老和死亡。
三、鏈孢霉菌
1.鏈孢霉菌的發生和危害特點
①危害范圍廣。在5℃~35℃廣泛溫度范圍內,在各種培養基質上,它都能夠繁殖,特別在富含糖分的培養基質上最易發生。
②繁殖快。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一晝夜就能夠形成黃色或粉紅色分生孢子團,突破菌袋或菌袋袋口,分生孢子隨風到處傳播蔓延,在菌袋鏈孢霉菌低發生率3%~ 5%的情況下,不抓緊防治,消滅侵染源,幾天時間,菌袋鏈孢霉菌的發生率就可能迅速發展到20%~30%,甚至更高。
③損失嚴重。凡是鏈孢霉菌污染的菌袋,病情級別高,多數為整袋污染,造成成批菌袋被淘汰。
④防治困難。一經大面積發生,很難控制。鏈孢霉菌的厚壁孢子能在培養室、地面、墻壁、屋頂、土壤及菇架上存活多年,很難徹底根治。一個菇場鏈孢霉菌發生蔓延后,如果不徹底根治,會給第二年帶來危害。
2.鏈孢霉菌的綜合防治技術
鏈孢霉菌采取預防和綜合的防治措施。
①預防措施。主要是指消滅或切斷鏈孢霉菌的初侵染源。鏈孢霉菌的初侵染源主要在未經過徹底消毒的各種培養基質內和未及時處理的栽培下腳料中;其次,在有鏈孢霉菌發生史的菇場的病殘體、土壤、地面、墻壁、房內屋頂、菇架上及空氣中,也存在鏈孢霉菌。綜合防治措施,主要是指應用物理、化學、生物和農業的等各項綜合措施,以便創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長,而不利于雜菌生長的條件。
②鏈孢霉菌綜合防治措施。首先要確保菌種純正。在制種工作全程中,要進行無菌操作。各級菌種培養基要徹底消毒。接種室和接種工具要消毒。接種前開紫外線燈滅菌半小時,還要噴灑藥劑稀釋液或藥劑熏蒸,確保接種環境不帶有雜菌。接種應盡量使用超凈工作臺。菌種培養期間要經常檢查,一級種培養期間要檢查2次,二級種和三級種要檢查2次~3次,檢查時及時淘汰污染菌種。其次要注意菌齡和接種量,保證菌種具有旺盛生活力。用來生產轉接的菌種,一級種保藏期以一個月內使用為佳,二級種和三級種保藏期以20天內使用為最好。菌齡越長,生活力越差,污染的機率也越大。栽培袋接種時,要適當增加接種量。第三要注意培養料碳氮比要合理。培養料糖分和淀粉過量是鏈孢霉菌發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培養料碳氮比要配制合理。第四培養料含水量以60%左右為宜。料水之比為1:1.2左右,水分含量不要過大。第五選用優質菌袋用于生產。菌袋厚度要求0.5毫米~0.6毫米,沒有微孔。或采用雙袋制作法,接種后,在栽培袋外面再套一個袋,封好口。菌袋質量高,沒有微孔,或用雙袋制作法是防止鏈孢霉菌污染的重要環節,這會大大降低栽培袋污染率。第六培養料滅菌要徹底。培養料滅菌徹底是消滅鏈孢霉菌初侵染源的根本措施。熟料栽培的菇種,培養料用常壓滅菌(100℃)需要保持12~16小時,或更長時間。用高壓滅菌,壓力達到1.4kg/cm2(126℃)保持3小時,通過熱力滅菌,確保培養料內不帶有鏈孢霉菌和其他雜菌。第七菌袋發菌期的管理。培養室、培養車間和菇房使用前須消毒熏蒸4~8小時。毛木耳發菌培養期間,應是變溫養菌,前高后低。毛木耳蟲害從養菌期間開始,對菌室的定期防蟲非常必要。
四、偽步行蟲防治
噴灑200倍的敵敵畏藥液,可殺滅潛伏的害蟲。大量發生時,先摘除耳片,再用1000~1500倍的敵敵畏藥液噴殺;也可用500~800倍的魚藤精、500~800倍的除蟲菊乳劑防除,還可用1000~2000倍的50%可濕性敵百蟲藥液防治。每次揀耳之后,都可用上述藥物噴灑1次。
五、螨的預防措施
1.嚴格禁止使用攜帶螨蟲的菌種。螨蟲危害暴發的首要原因就是由于菌種攜帶螨蟲而造成的。選菌種一定要選信譽好的菌種,不要使用疑似有螨蟲攜帶的菌種。盡量不在螨蟲疫區引進菌種,如果發現菌種有感染螨蟲跡象,盡早淘汰。
2.培養基拌料時加入有效的防螨物質。目前市場上用于食用菌拌料的藥品繁多,產品質量和使用效果參差不齊,不要盲目用藥。
3.注重培養室的螨蟲防治。雌螨喜高濕環境,但其在干燥的環境中也可以存活l個多月,即使菌種不攜帶螨蟲,如果培養室、大棚中有螨蟲,也會由于菌絲的香味,引導螨蟲延接種口的棉塞空隙中進入菌袋內危害菌絲。
4.下地后的螨蟲危害、糊巴口、風干口應急處理方案
(1)高溫暴曬處理螨蟲危害:菌包下地以后,嚴重的開口處不形成耳基,沒有菌絲封口,表現為嚴重退菌、糊巴口、綠霉。
(2)糊巴口:主要是由于菌袋養傷期擺放密度大,傷熱造成的菌絲老化速度快,死亡以后,由于細胞組織破裂而導致的流黃水、紅水現象,再加上細菌感染、濕度過小,這些物質干涸在菌棒開口處,形成一層深褐色物質,在原開口處不易形成耳基,長出耳芽。遇到這種情況,打破老菌皮,促進木耳菌絲重新生長扭結,開成耳基。然后按正常的催芽管理方式進行下一步管理即可。
(3)風干口:主要是開口以后沒有及時給予適當濕度造成的。如果沒有袋料分離,只要正常增加濕度、溫度耳基自然就會長出來。如果袋料分離了,就需要進行緊袋口,擺床時注意輕拿輕放。
對螨蟲一定不要報有僥幸心理,沒有發生過螨蟲危害的地區,也要將完善螨蟲防范措施。
六、薊馬
薊馬發生后,建議用化學藥劑低毒殺蟲劑防治。(作者:河北易縣農業農村局 劉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