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山東省濟寧市梁山街道大福社區五組村民利用稻草、玉米等秸稈種植平菇,點草成金,獲得豐收,增收致富。
大福社區農戶龍關全的平菇種植基地里,堆滿了谷垛,這便是龍關全種植平菇的主要原料之一;院壩里堆放著正在發酵的基料,廠房內堆放著整整齊齊的平菇培養袋,袋子兩頭已長出平菇。
秸稈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生物質資源,含有豐富的碳、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為食用菌生長提供能量,種植出來的平菇更厚實鮮美。正是看中這一優勢,10多年前,龍關全便使用稻草作為基料來培育平菇。近年來,為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產量,龍關全了解到使用玉米秸稈中的玉米芯也能種食用菌后,便開始嘗試將玉米芯和稻草混合起來做基料。
經過不斷的嘗試改良技術,龍關全掌握了套種平菇的新技術,將稻草和玉米芯切碎,經過攪拌、高溫殺菌、堆積發酵,再把菌種放進去,用塑料袋扎緊。龍關全說,用這種方法種平菇,能延長近30天的出菇時間,而且,每100斤栽培材料出菇的產量,也由40公斤增加到50公斤。
像秸稈這樣的莊稼“下腳料”,因為無用又難以處理而被農民丟棄、焚燒,一直是政府和群眾十分頭疼的問題。能使秸稈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秸稈的亂拋、亂燒和污染環境問題,還能產生不錯的經濟效益。
利用秸稈種平菇,每年消化掉近40噸作物秸稈,不僅找到了處理農作物秸稈最環保、最有效的辦法,還找到了增收致富路。
龍關全說,使用稻草和玉米芯混合為基料,1斤原料最少能產1斤平菇,年產量至少4萬公斤;平菇平均每公斤售價6元,年可收入24萬余元,除去成本,年純收入可達10萬元,同以前使用稻草做基料相比,能增收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