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資源優勢,云南省普洱市采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的經營模式支持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不斷探索“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建立了貧困農戶與龍頭企業和村級農民合作組織雙贏的良性機制。2019年,普洱市香菇、姬松茸、黑木耳、小香菌等人工菌,實現產值4216萬元,帶動貧困人口3879人增加收入1000多萬元。
云南普洱市率先培育出一批效益好、帶動面廣的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完善了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在西盟佤族自治縣,通過企業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和先行墊資提供甘蔗渣、菌種和化肥等生產資料,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按每公斤8元保價收購。農戶利用自家的土地、牛糞、竹子、玉米稈搭棚,降低投入成本。
隨著人工菌產業成為了村集體經濟增收新渠道,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投入財政資金,支持食用菌龍頭企業云南綠潤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標準廠房、冷庫、烘干機等設備,實現鮮菌、干菌共同生產,減少食用菌損耗,進一步增加產值。通過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直接參與龍頭企業生產活動,貧困戶與村集體經濟同時增收。寧洱縣磨黑鎮團結村與云南綠潤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新建40畝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公司負責技術指導,村集體負責流轉土地、資金投入,村民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基地收入歸村集體所有,已為村集體帶來30多萬元利潤。
依托科學技術,普洱市逐漸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形成了產業高質量發展態勢。景東彝族自治縣依托哀牢山、無量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浙江大學對口幫扶的技術優勢,建立了以陳再鳴教授為首席專家、“景東野生菌資源研發中心”為核心平臺的食用菌技術創新體系,并實現了小香菌、靈芝等規范化栽培技術體系推廣示范,初步打造了景東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體系。
目前,通過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開發出的2款靈芝普洱茶,已完成建設食用菌技術示范基地88畝,標準化示范大棚200畝,建設了年生產能力達50萬袋菌種和菌棒的產業基地,申報了“無量菇嫂”、“雪禾銀生”2個食用菌商標品牌,以小香菌、靈芝為特色的食用菌全產業鏈體系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