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黃樓鎮菇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食用菌基地里,群眾正在忙著采摘、分揀蘑菇。
秦橋村群眾有十多年種植食用菌的經驗技術,但都是采取散戶種植模式,滯銷的情況時有發生。于是,當地農戶投資100余萬元,在秦橋村流轉土地20畝,建設食用菌大棚48座,建設了菌種培養室、倉庫、接種室、制種室等配套設施,采取產業化經營,切實提高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F在,正是蘑菇上市的高峰期,每天都有40余人在基地干活,每天每人工資在60-80元之間,比他們自己種植食用菌的收入還高。
據了解,該合作社種植的食用菌暢銷駐馬店、平輿、新蔡等周邊蔬菜市場和超市,目前,已經銷售食用菌1萬余斤,安排當地40戶群眾和貧困戶就業,實實在在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
秦橋村第一書記李阿莉介紹說:“我們這個項目是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進行的,群眾每年有三筆收入,第一筆收入是入股合作社的分紅,第二筆收入是土地流轉收入,第三筆收入是進入合作社務工收入,預計每年為就業人員增收5000元以上,幫助貧困戶實現了持續穩定脫貧。”
(來源:黃樓鎮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