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雙浦鎮靈山腳下,有一片食用菌種植基地。走進高大的菇棚,菇床上擠滿灰褐色草菇。每天早上5點半,陳春林就帶著工人在菇房里忙著采摘,在早市上出售,把當天最新鮮的草菇送到杭州市民餐桌上。
用堆料種草菇 拓展產業鏈
陳春林在種植草菇前,主營業務是生產園林營養土,就是把園林綠化、農業生產中產生的枯枝爛葉和秸稈,通過預堆、翻堆、發酵等工序后做成有機園林營養土。這個產業叫“循環經濟”,但是,由于處于產業鏈最底端,而且技術含量低,陳春林公司效益一般。
正在陳春林想辦法轉型之際,機緣到了。2018年5月的一天,杭州市食用菌協會專家何傳俊開完學術會議,正好路過陳春林的生產堆料場,看到枯枝爛葉堆里長著一個個“小疙瘩”。研究了大半輩子食用菌的何傳俊一眼就認出了這是草菇。
何傳俊找到了陳春林,告訴他這個信息:“這種菇我在堆料上經常看到,可沒想到還有食用價值。”陳春林腦子里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用堆料種植草菇,拓展產業鏈。
說干就干,陳春林邀請何傳俊等專家進行指導,并從上海購買菌種,搭建起小菇房開始試種。經過一年的嘗試,2019年,陳春林基本掌握了草菇種植技術,正式開始了草菇產業化生產。
“大棚和小菇房環境不同,技術含量也不同,需要嚴格控制時間和溫濕度。”為了掌握草菇種植技術,陳春林還專門到上海、廣州等草菇種植產業發達地區學習。目前,陳春林已建立起1500多平方米菇棚,日產可達100公斤草菇,全年收獲期200天以上。
保鮮期短 主攻本地市場
草菇又名蘭花菇,是一種喜溫、喜濕的草腐真菌,味道特別鮮嫩,但是,陳春林發現杭州農貿市場上幾乎看不到草菇。原來,草菇銷售運輸是一大難題。由于采下后的草菇仍在發育,溫度高時極易開傘,溫度低于18℃時,又容易發生自溶、變質。用陳春林的話說,“草菇特別金貴,運輸時冷不得、熱不得、碰不得。”
正是草菇運輸儲藏的短板,更加堅定了陳春林開拓杭州市場的信心。“新鮮草菇不能通過冷鮮長途配送,只能就近銷售,而且越快送到餐桌上,口感越鮮美,鮮菇過了48小時就完全失去鮮美口感了。”陳春林的草菇種植基地距離杭州市中心僅15公里,同城配送,效率高,成本低,凸顯出區位優勢。
此外,草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除了為草菇增加收益,在菇床上發酵后的渣料,肥力更高,無形中提高了營養土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近年來,雙浦鎮大力開展農村全域土地整治,恢復耕地糧食生產功能,水稻種植面積超過8000畝。種植草菇可以有效解決當地秸稈處理難題,變廢為寶。
如今,陳春林草菇種植基地已被杭州市食用菌協會授予“創新驅動發展實驗基地”。陳春林計劃將草菇生長的溫度、濕度、基料酸堿度、土壤碳氮比等數據收集起來,打造成為智慧化草菇種植基地,同時,還將結合美麗鄉村農旅融合發展,吸引市民到基地親手采摘草菇,在鄉村品嘗最鮮美的草菇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