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重慶市永川區食用菌生產大棚,只見菌袋排列。這是“80后”陳邦瓊返鄉創業拼出來的事業,如今,她在永川區何埂也建有基地,年銷售收入超過1200萬。作為當地食用菌龍頭企業女掌門,陳邦瓊致富后積極“幫窮”,今年,與扶貧產業園351個建卡貧困戶形成聯結,為他們打開一扇增收之門。
村民借錢助她返鄉創業
2013年9月,陳幫瓊為了能照顧幾近失明的奶奶,從福建回到老家,開始籌備搭建食用菌廠棚。在村里,陳邦瓊共向40戶村民借得現金20多萬元,再加上銀行貸款等其它渠道,共籌到40萬元之多。有了這筆錢,陳邦瓊加班趕工建設標準廠房,引進菌包、菌種等,到2014年的1月1日,永川區陳食宇儀食用菌廠正式開業。
扭虧為盈年銷售額1200萬
重慶和福建的氣候有不小差別,完全采用福建的種植技術在永川種植茶樹菇,達不到預計的產量,再加上夫妻倆以“趕鄉場擺攤”的方式銷售,導致長出來的茶樹菇部分滯銷,2014年,食用菌廠虧損25萬元,夫妻倆并未氣餒。
2015年,他們再次大膽籌資新修了3000平方米生產車間,使廠房總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引進金針菇、雞腿菇等菌類。同時,夫妻倆大力拓展五星級酒店、大型餐飲場所等市場。陳邦瓊將生意逐漸盤活,扭虧為盈。
接下來的兩年,陳邦瓊敢于“吃螃蟹”,引進對技術要求極高的猴頭菇,供不應求。2017年,她又大膽種植素有菌類“白雪公主”之稱的銀耳菌,首批5000袋銀耳菌上市就被一購而空,受寵熱度甚至超過猴頭菇。
他們的工廠式作坊逐漸發展到多個規模化、規范化基地,年銷售額已達到1200萬元,成為當地食用菌行業的龍頭之一。
與351個建卡貧困戶形成聯結
創業之初,鄉鄰幫忙湊錢,產品打不開銷路,鄉鄰們幫著一背簍一籮筐抬到場鎮兜售。蘑菇雖小,但也能頂著一把‘傘’。現在,她又參與到何埂鎮扶貧產業園中。按照《永川區何埂鎮扶貧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她成立食用菌種植股份合作社,建卡貧困戶以幫扶資金為主,按照1000元/股入股,351戶建卡貧困戶成為社員。
合作社投資300萬元建設標準化出菇房30間,每間出菇房帶動建卡貧困戶12戶。陳邦瓊的公司與合作社簽訂產量及價格保底協議,負責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利潤按照貧困戶80%、專業合作社10%進行分配,剩余10%為陳邦瓊的運營成本。
今年,為增強返鄉創業企業的發展后勁,重慶市啟動“返鄉創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陳邦瓊的食用菌廠也被納入首批幫扶的40個返鄉創業企業之中,強化品牌包裝和推廣,以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并帶動更多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