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九潮鎮羅伍村的茯苓迎來采收,村民們紛紛帶上農具走進山林里,采挖、稱重、裝袋、搬運,到處都是一派豐收景象。
據了解,2020年以來,羅伍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
“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當地示范種植茯苓30萬窖,預計產量達50萬斤以上,產值可達300余萬元。該基地下一步計劃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并同當地茯苓加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更多農戶通過茯苓種植實現增收致富。
“把握好茯苓脫水的壓力和時間,茯苓顆粒顏色、藥效會更好。”7月7日,黎平縣民羅昊遠種養殖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茯苓加工廠負責人楊再貴正在忙著指導工人分揀、修皮、烘烤茯苓。
2020年以來,楊再貴依托黎平縣大力發展“兩茶一藥”產業的機遇,擴大茯苓種植規模,建起茯苓加工廠房1座、產品冷藏庫1個。自投產以來,茯苓顆粒和茯苓丁產量高達70萬余斤,全部售罄,產值超280萬元,帶動周邊100余人就業。
別看現在他的產業發展好,過去,楊再貴曾因茯苓滯銷發愁。2017年3月,楊再貴成立黎平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貧困群眾把茯苓種植規模從15萬窖擴大到20萬窖,年產量30萬斤,但沒想到因銷路摔了“跟頭”,30萬斤茯苓不僅賣不起價還滯銷,為減少損失,只好將茯苓切片烘干成茯苓顆粒和茯苓丁,便于保存并尋找買家。
出人意料的是,因為成色不錯,茯苓顆粒和茯苓丁銷售得比較好,收購商紛紛訂購。從此,楊再貴便萌生了將茯苓加工成顆粒和茯苓丁成品的想法。說干就干,2020年,楊再貴聯合民羅村黨支部書記等致富帶頭人申請項目資金,在民羅安置點建起了茯苓加工廠,與省內外企業簽訂收購協議。銷量雖好,但又遇上產量低、供不應求的困境,于是,楊再貴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并在全縣種植茯苓的村進行廣泛宣傳,簽訂保底回收協議。
黎平縣民羅昊遠種養殖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加工程序,順利實現農業向工業轉變,這是黎平縣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黎平縣九潮鎮圍繞“兩茶一藥一畜”產業布局,全力實施好產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全力推動工業發展大突破,農業業態正由單一的農業生產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