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規模穩定在23億袋,約占全國3%、全省34%(其中,黑木耳20.6億袋,占全國10%、全省32%;猴頭菇1.6億袋,占全國13%、全省80%),總產量115萬噸(鮮品)、拉動農民人均收入1700元。東寧市黑木耳入列首批100個中歐互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談判名錄。海林市被評為“中國猴頭菇之鄉”,穆棱市被評為“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市(縣)”、林口縣被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
2001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把當時生產規模僅有1億袋(塊)的食用菌列為全市農業13個主導產業之一,并正式賦予市供銷社牽頭發展全市食用菌產業的職能。多年來,市供銷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積極履行工作職能,堅持供銷社、產業辦、食用菌協會“三位一體”引領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食用菌規模、產值、拉動農民人均純收入成番論倍增長,實現了從“小蘑菇”到“大產業”的歷史性轉變,牡丹江市成為全國食用菌主產區,食用菌已成為全市“做精一產”、打造“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的標志性產業,打造了“中國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的城市品牌。
牡丹江市發展黑木耳產業的主要做法如下:
1.打造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全市初步形成了食用菌菌種研發、菌需物資供應、基地種植、產品加工、市場營銷、食用菌機械、廢棄菌包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全市食用菌鄉(鎮)45個,專業村210個,園區100個、菌包廠100多家,年產粉碎、裝袋、滅菌等12大類專用設備近4萬臺(套)。以東寧佰盛、山友大型現代化食用菌深加工,穆棱高標準有機食用菌和刺五加、沙棘、富鍶黑木耳深加工,林口巖手食用菌飲品,綏芬河維多寶為代表的食用菌加工型龍頭企業加快發展;
2.初步形成市場銷售體系。建成了以東寧雨潤綏陽木耳批發大市場、海林市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為主體的食用菌市場體系,東寧雨潤綏陽木耳批發大市場年交易額達到60多億元;
3.研發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以各級供銷社、食用菌協會為主體,組織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研究60余項,獨創了越冬耳、元寶耳栽培技術,黑木耳小孔栽培、春耳秋管、棚室吊袋、替代料栽培等技術全國領先;
4.打造食用菌會展品牌。依托食用菌產業,進一步擴大以往舉辦的中國牡丹江黑木耳節、國際食用菌烹飪大賽的影響力,市社牽頭舉辦全國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擴大了對外貿易、洽談、合作、交流機會;
5.參與全市廢棄菌袋污染環境綜合治理。2021年,按照市政府統一安排,市社作為市食用菌廢棄菌袋污染治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制定《牡丹江市廢棄菌袋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開展了兩輪全市性廢棄菌袋污染治理的督導工作,牽頭組織開展《牡丹江市廢棄菌袋污染防治條例》立法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