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大早,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朱金霞前往單位實驗室進行靈芝菌種品質檢查工作。
在實驗室無菌接種室中,朱金霞利用經過高溫滅菌的接種針或接種鏟,小心翼翼將培養合格的靈芝菌絲塊連同用馬鈴薯熬制的培養基從試管中取出,放入前期制備好的無菌培養皿中進行擴繁。
寧夏種植食用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經過多年發展,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逐步提高,對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食用菌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寧夏食用菌生產栽培種類單一、市場競爭力弱、特色食用菌專用基質欠缺等問題突出。
針對此項問題,近年來,朱金霞開展本地野生食用菌新品種馴化利用、優新品種引進篩選、特色專用栽培基料研發的研究和試驗示范,依托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寧夏野生藥食兼用食用菌桑黃、黃傘新品種馴化與利用研究”,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開展寧夏野生桑黃、黃傘子實體的采集、形態學調查及菌絲培養特性研究,目前,已采集野生黃傘子實體25個,桑黃子實體2個,通過組織分離獲得活體菌株15株,通過形態學鑒定和分子鑒定,確定部分純化菌株為球蓋菇科鱗傘屬。
這些菌株可以栽培和食用,通過篩選獲得的優良黃傘菌株,開展原種、栽培種制種等關鍵技術體系優化,將與企業聯合開展本地品種種植中試試驗,研究結果將為寧夏地區野生黃傘栽培技術體系構建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
同時,課題組還承擔了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寧夏智慧食用菌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中的課題——“食用菌優新品種引選及特色專用食用菌栽培基料研發與示范”,引進香菇、羊肚菌、大球蓋菇和靈芝等食用菌共21株,并進行適宜性評價,篩選出適宜寧夏種植的優良品種共7株。
朱金霞說,今年,課題組在銀川市金鳳區、西夏區和內蒙古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羊肚菌核心示范面積10畝,根據實際測產,經濟效益多達3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