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在貴州省銅仁市印江自治縣纏溪鎮冷水溪村的林下仿野生菌栽培基地里,連片的紅托竹蓀長勢喜人,在松針的縫隙間,一株株紅托竹蓀冒出了頭,三三兩兩的菇農正在基地忙著采摘竹蓀。
紅托竹蓀歷來都被認為是“菌中皇后”,具有鮮美的口味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近年來,備受消費者青睞。
今年,纏溪鎮按照“菌廠+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去年試種成功的基礎上,種植20余畝,紅托竹蓀迎來大豐收,預計產量1萬斤。
冷水溪村坐落在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洋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平均海拔981米,林地1.8萬多畝。豐富的森林資源、獨特的氣候、適中的海拔,為當地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通過發展林下種植紅托竹蓀,將林下產業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既利用起閑置的山林,同時,也為當地及周邊群眾帶來就近務工機會,帶動群眾增收,實現生態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人工種植紅托竹蓀對生態環境和技術要求比較高,為推動林下食用菌產業推廣和發展,纏溪鎮還積極邀請貴州省科學院食用菌專家前來基地進行技術指導,提高紅托竹蓀種植水平,拓寬林下產業鏈。
近年來,纏溪鎮通過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路,依托轄區國家儲備林項目,把林地盤活,在林下發展紅托竹蓀、羊肚菌、大球蓋菇等為主的仿野生菌種植和保育,實現群眾增收和生態保護雙豐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