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晨副教授團隊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polysaccharides and the mechanism of anti-T2DM by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從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子實體中分離純化出一種組分多糖(HEP-1)并進行結構解析,揭示了HEP-1通過IRS/PI3K/AKT、AMPK、“腸-肝軸”等途徑發揮對2型糖尿病引起的糖脂代謝紊亂的調控作用機理,為飲食預防、干預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為相關功能性食品的開發提供理論依據,具有一定實踐應用價值。
圖1 HEP-1單元結構
圖2 HEP-1干預機體糖脂代謝的主要機制
猴頭菇作為一種藥食同源菌類,在我國具有悠久的食用歷史,具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富含多糖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猴頭菇多糖具有胃腸道保護、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種生物活性,但其干預機體糖脂代謝的機制尚不明確。猴頭菇生物功能潛力較大,加強對猴頭菇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猴頭菇附加產物的價值,促進猴頭菇產業鏈的優化。
研究人員通過建立T2DM小鼠模型,探索HEP-1對2型糖尿病引起的糖脂代謝紊亂的調控機制。結果表明,一方面HEP-1能夠協同調節IRS/PI3K/AKT、AMPK信號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引起的糖脂代謝紊亂;另一方面HEP-1能夠通過影響腸道菌群結構和肝臟組織代謝物,調節“肝-腸軸”間的信息交流,維持糖脂代謝穩態。該研究為天然糖脂代謝調節劑的開發提供新思路及理論依據,為我國食用菌產業鏈的優化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義。
碩士研究生崔偉俊為本文第一作者,張晨副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博士后基金項目的資助。(來源:山東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