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概述
(一)技術基本情況
本技術主要聚焦海南農林秸稈綜合利用及海南橡膠林下經濟兩大領域,利用海南豐富的農林秸稈廢棄物作為食用菌栽培基質,在橡膠林下開展輕簡化栽培,在綠色高效處理農林秸稈的同時實現了農林秸稈的變廢為寶,同時為海南橡膠產業拓寬了新的收入結構,能極大提高膠園產值及膠農收入;依托橡膠林天然的遮陰條件,開展林下食用菌栽培,既充分利用了橡膠林下富余的光熱資源及空間,也節省了較傳統露天栽培中搭建遮陽網的成本投入。
橡膠林下大球蓋菇、竹蓀栽培模式
目前,該技術已申請一項發明專利,專利范疇主要包括了海南橡膠林下大球蓋菇、竹蓀栽培的基質配方、栽培管理技術等范疇。
(二)技術示范推廣情況
目前,該技術已在海南儋州進行小范圍栽培示范,示范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大成鎮西慶居四隊,示范基地占地40畝,包括菌種生產車間一個、菌種培養大棚一個、萬噸級大型基質拌料場一個及橡膠林下栽培示范地30畝。在過去研究及示范中,優化了傳統液體制種技術,采用簡易液體搖瓶技術極大縮短了制種周期,以大球蓋菇橡膠林下栽培為例,實現了畝產3000斤的鮮菇產量,產量達到預期。
(三)提質增效情況
海南橡膠林下食用菌輕簡化栽培技術,實現了農林秸稈的變廢為寶,綠色高效的處理了海南農林秸稈廢棄物,避免了不合理的秸稈處理給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時,該模式科學利用當前橡膠林下光熱及空間資源,在不影響橡膠生產的前提下,增加了食用菌栽培的二次產業,拓寬橡膠產業收入結構,提高了膠農的收入水平;橡膠林下食用菌栽培的模式,較傳統露天栽培,不占耕地,且節約了搭建遮陽網的基礎建設成本,較大棚栽培,極大節約了大棚成本投入,同時,栽培基質的投入,能有效培肥膠園土壤,促進橡膠生長。
二、技術要點
(一)地塊整理
1.場地選擇:應選擇地勢平緩、排灌方便、有潔凈水源、無污染源、蔭蔽度高的膠林。
2.整地消殺:栽培前清理地面雜草,噴一遍低毒低殘留殺蟲劑、殺菌劑,如阿維噠螨靈、高效氯氰菊酯等,并澆一遍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20%-30%。
3.做畦:先在整理好的地面鋪撒生石灰。
(二)堆料發酵
1.取料:在海南省各市縣發展橡膠林下食用菌生產要求栽培基質能夠就地取材,主料一般包括木屑、稻草、谷殼、瓜菜藤蔓秸稈等,輔料一般包括麥麩、豆粕、米糠、玉米粉、石膏等,每畝用料6-8噸。
2.建堆:將料堆成底寬1.5-2.5m、頂寬0.8-1.5m、高1-2m的發酵堆。
3.打孔:每隔30-50cm自上而下打孔到底,改善料堆的透氣性。
4.翻料:保持堆內溫度60-70℃,1-2天,第一次翻料,將內層高溫料翻至地面層,表層及貼近地面的低溫料翻到內層位置,并重新建堆及打孔透氣。待料溫再次上升至60℃以上7天后第二次翻料,發酵好的栽培基質中有大量白色高溫放線菌,無酸臭味,質地松軟就可以用于栽培。
(三)栽培基質鋪設
1.鋪料:橡膠林下鋪設栽培基質的壟寬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為宜,栽培基質用量一般為6-8噸/畝,兩層料夾一層菌種,菌種用量為600-800袋/畝(單袋重量為1公斤左右)。
2.覆土:覆土厚度3-5cm,土壤濕潤松散,含水量20%-25%。
(四)栽培管理
1.出菇前栽培管理措施
(1)溫濕度管理:料溫高于30℃時要注意通風,在畦面澆水降溫;畦面干燥時也應澆水以保濕,要求霧狀水使覆蓋土層濕潤而水不進入料內為準。及時檢查栽培料濕度、菌絲生長情況,栽培料過干及時淋水補水;栽培料過濕、菌絲細弱色黃,需要通過對栽培料穿孔來通氧氣,刺激菌絲復蘇復壯。
(2)病蟲害防治:若遇見白蟻等蟲害,應及時防治。
(3)及時清理雜草、雜菌:栽培過程中出現的雜草和雜菌,如鬼傘、盤菌、裸蓋菇等競爭性雜菌,其中以鬼傘較多見,在菌床上若發現雜草和雜菌,應及早拔除。
2.出菇階段栽培管理措施
(1)出菇階段,適宜空氣相對溫度為90-95%。干燥時,要注意菇床的保濕,通常是保持覆蓋物及覆土層呈濕潤狀態。若覆土層干燥發白,必須適當噴水,使之達到濕潤狀態。澆水切不可過量,多余的水流入栽培料內會影響出菇。
(2)小菇蕾形成階段,及時掀去覆蓋物,加強通氣,促進菌床中水分的蒸發,使覆蓋物、覆土層呈較干燥的狀態,待堆內含水量下降后,采取輕噴的方法,促使其出菇。通氣良好情況下,菇柄短,菇體結實健壯,產量高。
(五)采收與加工
1.采收時間及采收方法
(1)采收時間:當子實體菌蓋呈鐘形、菇蓋外菌膜剛破裂、菌蓋內卷不開傘時為最佳采收期。
(2)采摘方法:采菇時左手壓住基料,右手手指抓住菇腳輕輕轉動再向上拔起,除去帶土的菇腳。
2.加工方法
(1)菇體清洗:刮除菇體鱗片和菇腳泥沙,清洗后在通風下瀝干水,或置太陽下晾曬2-4h,按菇體大小和干濕程度篩選分級,菌褶朝下擺放在烘烤篩上。
(2)調溫定型:菌菇烘烤的起始溫度為30-40℃,菇體受熱后,表面水分迅速蒸發,此時應打開全部進氣窗和排氣窗,以最大通風量排出水蒸汽,促使直立定型。隨即將溫度降至26℃,保持4h,以防菌褶片倒伏,損壞菇形,色澤變黑,降低商品價值。
(3)菇體脫水:烘溫26℃保持4h后開始升溫,以每小時升高2-3℃烘溫的方法維持6-8h至51℃時恒溫,促使菇體內的水分大量蒸發。升溫時要及時開、閉氣窗,調節相對濕度達10%,以確保菌褶片直立和色澤固定。升溫階段還要適當調整上、下層烘篩的位置,使菇體干燥度均勻一致。
(4)整體干燥:由51℃恒溫緩慢升至60℃約經6-8h,當烘至八成干時,應取出烘篩晾曬2-3h后再上架烘烤,將雙氣窗全閉烘制2h,烘至用手輕折菇柄易斷,并發出清脆響聲時烘烤結束。
三、適宜區域
根據食用菌品種生長的溫、光特性,本技術適應區域主要集中在海南中西部橡膠核心種植區,包括儋州、白沙、瓊中、澄邁、屯昌、臨高、五指山,推廣區域要求臨近水源,交通便利,地勢以平地或緩坡地帶最佳。
四、注意事項
栽培林地選擇:栽培林地要求臨近水源,便于鋪設噴灌設施;地勢以平地或坡地為佳,要求排水通暢雨季不積水;林地橡膠樹齡以5年以上膠園為宜,郁閉度盡量控制在50%-80%之間;林地交通方便,至上要求小型貨車能夠到達林地,便于栽培基質運輸。
栽培季節選擇:根據所選菌種的生長特性,如:大球蓋菇栽培播種一般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為宜;海南橡膠林下竹蓀栽培播種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為宜,忌過度提早或推遲栽培,造成菌絲生長受阻或子實體形成及生長發育受阻。
栽培面積選擇:在以農戶為單位進行推廣時,遵循農戶夫妻能自主完成管理的原則,應嚴格考慮栽培、采摘用工情況,一般推薦2夫妻自主務工的情況下栽培面積在3畝左右,最多不得超過5畝。(來源:海南省農業農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