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論壇在江蘇鹽城召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吳偉杰、江蘇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宋金娣、中國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曹斌、河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教授楊國良、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宋衛東等行業知名專家到會作了主旨演講,現場交流意見,碰撞觀點,探討未來,上演了一場理念與思想的盛宴。
會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對中國特色食用菌工廠化發展道路進行了分析,他指出,我國金針菇工廠化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體現在:一是引進日本、韓國的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技術、大型機械與環境控制設備,并結合中國特色實現改良升級;二是液體菌種生產技術比較成熟;三是經過科研攻關,在金針菇工廠化生產過程中配方進行了改進導致集中只出一潮菇;四是隨著消費升級,2012年前金針菇市場行情比較好,收益高,投資者舍得花錢投資工廠化金針菇項目。而香菇工廠化生產這幾年在我國雖取得了長足進展,但關鍵技術尚未突破,發展步履艱難,香菇工廠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是:1.“農業香菇”永遠比“工業香菇便宜”;2.多潮次、零星出菇、分散采收——決定了香菇采摘不能實現機械化;3.工廠化廠房永遠沒有大棚通風接“地氣”;4。工廠花菇房難以出“花菇”,鮮菇“水菇”多,品質、風味差。未來我國香菇工廠化發展方向應該是:工廠化生產菌棒,家庭式的出菇管理,才是香菇產業需要的發展新模式,也是廣大菇農所需要的。
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吳偉杰在會上對于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形式及產業前景談了自己的一些觀點。他指出目前食用菌加工產品主要分為粗加工和精深加工,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食用菌加工產品有食用菌即食休閑產品、美容制品、功能食品、以及醫療保健品等,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食用菌干鮮品和鹽漬品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消費者更注重衛生、安全、營養與保健功能,食用菌深加工產品以其安全、天然、富有營養和具有調節人體多項生理功能和藥用價值而贏得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市場潛力巨大,前景誘人,食用菌深加工已成為未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期趨勢。
江蘇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宋金娣在會上作了《工廠化栽培雙孢蘑菇病蟲害綜合防控》的精彩發言,分別從癥狀、病原、防治三個方面對工廠化栽培雙孢蘑菇病蟲害進行了綜合分析。她認為,目前工廠化雙孢菇生產中主要病害有四種,分別是綠霉、青霉,細菌性褐斑病,黃色單孢菌,以及蛛網病。這四種病害中綠霉、青霉對雙孢菇生產影響比較大,因為雙孢菇在發酵期一旦遇到高溫,就極易感染。木霉菌絲初期呈纖細、白色絮狀,后產生出綠色的分生孢子團,將料面覆蓋,使食用菌菌絲失去營養停止生長。木霉菌絲分泌的毒素能抑制菌絲生長,使菌絲萎縮,泛黃、成水漬狀并溶化消失。當菇體被木霉侵染后,在侵入點出現淺褐色的水漬狀病斑,隨病情擴展病斑向周邊擴大,快速蔓延至整個菇體,菇體被病菌菌絲包裹著,并布滿綠色孢子層,菇體萎縮腐爛。為了減少綠霉的侵擾,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防治:1.培養料的配方、發酵程度和覆土材料都需規范操作;2.發菌期水分、溫度和通風要協調;3.培養料水分偏高時,種子不宜面播,防止種子被浸泡后污染綠霉;4.播種后菌床綠霉長出,應加強通風,吹干料面水分,待菌絲蓋面后打上50%咪鮮胺錳鹽700倍或是45%噻菌靈1000倍,等待綠霉菌絲萎縮死亡后開始覆土;出菇期第二潮菇后料面容易出現綠霉和青霉,在清除床面殘菇后,可用75%百菌清800—1000倍噴霧處理。第三潮 菇在指定產量達標后,可以不單獨施藥,待用蒸汽統一殺菌處理后出庫。
中國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曹斌作為長期研究日本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國內知名學者,這次在會上他提到,日本香菇設施化栽培主要有兩種模式:上面栽培法(北研模式)和全面栽培法(森產業、鐘芳模式)。這兩種栽培模式都有優缺點,前者可以抑制出菇,提高單產,但出菇時間較長;而后者則短期內可達到高產,不過出菇數量較多,品級較低。在日本香菇工廠化栽培的品控環節對于菌種的開發和生產管理都比較嚴格,菌種出貨前,每一瓶菌種均進行嚴格檢查,并貼上商品標簽,標明品種編號、溫型、品種生產日期、容量、注意事項和生產商信息等。挑選好的菌種放置于7℃成品倉庫,全程冷鏈運輸至營業所、農戶和香菇生產企業。
對于我國香菇工廠化栽培發展,曹斌也提了自己的一些建議,他認為要加強香菇工廠化生產方式的研究、推廣;增強知識產權對行業發展的保障作用;多與國外同行的合作和技術交流,發揮行業協會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這樣我國香菇工廠化栽培才能夠健康發展。
“我國食用菌產業是否也需要‘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呢?食用菌企業如何配合國家的扶貧大業?” 河北大學教授楊國良在會上針對上述兩個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在當前食用菌“生產過剩,效益低下”的大背景下,已有食用菌企業投入人力和資金進行研發,拓展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目前我國雙孢菇工廠化業進入“微利時代”,推廣應用成熟的雙孢菇工廠化生產技術,成為我國雙孢菇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宋衛東談了我國食用菌工廠化裝備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他講到,我國食用菌裝備制造企業已有原先的作坊式仿制加工,發展到現在的自主研發上面,行業內70%-80%的單位擁有自主研發的新裝備;食用菌相關裝備專利的擁有數量逐漸提升,主要涉及的專利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并且有的企業擁有多達幾十項國家專利,正是這些新的專利技術和裝備推動產業向更加現代化和智能化邁進。目前食用菌裝備產業也存在一些關鍵問題,主要表現為:1.價格競爭而不是質量的競爭;2、部分企業產品、品種規格多而不精;3、仿制為主,創新和自主研發少;4、標準嚴重缺失,零部件無法通用;5、維修服務跟不上。
對于食用菌機械設備業,宋衛東也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表示,食用菌裝備企業應該注重產品的質量與創新、操作者的培訓與服務、設備維護與保養;以及加強“菌機”與“菌藝”(品種、工藝)的有機結合; 最終實現食用菌裝備生產企業、菌菇生產企業的共羸。
專家及企業家們的發言,都緊扣產業發展主題,就當下國內外食用菌工廠化產業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展開研討,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為我國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
據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論壇是全國第十三屆菌需物資博覽會會期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本屆大會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和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共同主辦,食用菌市場編輯部、鹽城愛菲爾菌菇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會期為期三天,以“創新模式、提升水平、整合資源、融合發展”為主題,將舉辦產品展示、專題研討會、新產品新技術路演推介、主題報告、參觀考察等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