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韓國濟州市一家香菇菇場內,裝有攝像頭的機器人正在逐排四處移動,監測食用菌生長情況以及菇房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等生長因素條件,在控制室內,操作人員根據具體監測情況進行數據調控,這意味著智能農場技術的成功開發。
據該菇場負責人介紹,應用此技術后,菇場勞動力減少了30%,而最終產量增加了20%。此外,一項可以將食用菌收獲信息傳輸到VR眼鏡的新技術正在開發中,以便生產者可以更省心、省力地完成整個生產過程。
香菇是韓國于1900初開啟食用菌人工栽培之路的最早品種,之后,該國陸續引進雙孢菇、金針菇、杏鮑菇、平菇和靈芝的栽培技術,走向食用菌栽培多元化時代。至今,韓國食用菌產量處于全球前列,2008年,該國食用菌產量涌進了全球前十位。1974年,韓國農村振興廳開始了對食用菌自動化栽培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農村推廣普及,90年代從日本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與設備,擴大了自動化栽培的面積,到90年代中后期,實現了設備的國內自主生產。 (來源:ytn. 翻譯/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國際部 微信公眾號:MUSHROOM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