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3日,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中共清豐縣委和清豐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清豐第十四屆全國菌需物資博覽會”在河南省清豐縣成功舉辦。本屆展會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搭建產銷對接平臺、促進產業創新升級”為主題,會期將舉辦產品展示、專題座談會、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主題論壇、專題研討會、參觀考察等活動內容。
會期,浙江麗水市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員陳俏彪作了《香菇工廠化栽培實踐與展望》的精彩發言。具體內容如下:
陳俏彪指出多年的香菇工廠化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難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換氣與能耗的矛盾。目前,國內外工廠化栽培的菇類,大多是對二氧化碳濃度不敏感、對氧氣濃度要求相對較低的菇類,如金針菇、杏鮑菇、蟹味菇、白玉菇、秀珍菇等,這些菇類主要食用菇柄部位,允許或要求菇柄較長,換新風的頻率相對較低,能耗也相對較省。而香菇、灰樹花、黑木耳等好氧型木腐菌,出菇期對氧相對敏感,出菇環境二氧化碳濃度要求在800ppm以下,才能得到較好的主要食用部分。為了節能,現有的食用菌工廠車間大多采用內循環的降溫或加溫模式,因此不容易栽培出高品質且低成本的好氧型菌類。正因為如此,目前工廠栽培成功香菇、灰樹花等好氧型菇類的只見報道,難見菇品;二、培養料保水。香菇不適合瓶栽,而袋栽出菇必須脫袋管理,以至于培養料保水就成為一個難題。在工廠化生產條件下,雖然可以采用噴淋或噴霧補水,但補水效果差,且出菇期噴水會嚴重影響香菇質量。采用菌棒注水的方法補水,雖不會影響菇的品質,但菌棒上下架注水操作相當煩瑣,勞動力成本也非常高昂。免割保水袋有諸多問題,工廠化生產很少會考慮;三、出菇周期較長。好氧型菇類出菇周期較長,比如香菇出菇期長達四個月以上,而灰樹花出完兩潮菇,也在三個月以上。其中,轉潮期間的休息養菌,更占了出菇期的一半以上時間。出菇車間投資大,且電耗巨大,漫長的出菇周期是工廠化栽培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