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底11月初,是香菇集中上市的時節,這段時間,溫州市民楊先生6歲的兒子,總喜歡拿著灑水壺,往自家購買的香菇椴上灑水,每隔兩天,菇椴上就會長出可采摘的鮮菇,讓一家人大快朵頤。
這種類似盆景的香菇,正是“80后”年輕人吳榮公司開發的產品,“它可以讓小朋友懂得香菇是怎么種出來的,也可以讓他們在付出勞動之后,獲得勞動成果,吃上自己親手種的最新鮮的香菇。”吳榮說。
經過前期培植,這種盆景香菇椴,會通過快遞運送到杭寧溫以及上海等地,運輸過程中的顛簸,恰好比吳三公發明的“驚蕈術”,到客戶手中就會開始出菇。
長期以來,慶元香菇的品牌都有著廣泛的價值,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如何保證香菇品質、用更多的新元素占領市場,成了慶元菇農思考的問題。經過幾年的開發,香菇盆景成了吳榮打開市場的鑰匙之一。
吳榮介紹,241-4香菇有“兩怪四奇一特別”的特點,之所以被日本人稱為“禮帽菇”,是因為這種香菇的頂端有一個特別的“尖”,就像人戴的帽子一樣。1994年前后,這種香菇出口日本,就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并收獲了當地消費者的贊譽,也是在同一時期,該菇還獲得了國際香菇和新科技產品博覽會金獎。
據了解,這種香菇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高,產出又比平常香菇低,普通香菇6斤鮮菇就能產出一斤左右的干菇,而241-4香菇則需要12斤。拿一段新鮮香菇比較,普通香菇一年可以產出2.2兩左右干菇,而這種香菇還不到1兩,加上這種香菇傘蓋打開當天就必須采摘,人工管理成本高,所以2000年以后,慶元菇棚里幾乎看不到它的影子。
2008年大學畢業后,21歲的吳榮放棄了留在省城的工作,回到慶元辦起了墨泉齋文旅產品公司,搞起了地方特色旅游產品研發,當地的香菇、廊橋等特色,變成了他公司里的剪紙、拼圖元素。“那一年剛好縣里高速動工,我看準的是家鄉的旅游能夠隨著交通的完善有新的發展。”吳榮回憶說。
但現在想想,吳榮當時研發的產品都比較“超前”。2015年,他把目光對準了高品質香菇的種植,公司主打農耕文化及其產品,“墨泉齋”一直沒變,吳榮解釋說,“墨泉齋”意味著“在黑土清水之中,尋回舌尖的記憶”,241-4香菇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他的視線。不過,那時候,他的想法很簡單:讓親朋好友吃上品質純正、貨真價實的好香菇。
在這一想法的支持下,他開始進行培育、精耕細作,2016年,墨泉齋241-4香菇就被評為“浙江符號”。
今年,他還和慶元縣食用菌管理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配合縣里政策精準助農,在慶元當地海拔800米以上種植3萬段以上的散戶,每段給予0.8元的補貼,而他的公司則作為“出口端”,按品質高低以最低價110元/公斤的價格進行收購。今年,慶元縣域內就種植了20多萬段241-4香菇。
吳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每戶種植3萬段香菇的標準計算,一年可以收獲3000斤的干菇,收購價是最低每公斤110元,那這戶村民光香菇的收入可以達到16.5萬元,減去成本7萬元,再加上政策補貼,一戶村民的收入可以有10余萬元。
為了讓自己種植的香菇有更好的市場回饋,吳榮為自己設計了卡通頭像印制在公司產品的包裝上,一句簡單的“慶元香菇,一見如故”成了宣傳口號。
今年9月份, 2018麗水生態精品農博會在杭州召開,吳榮公司選送的香菇驚艷亮相,一舉奪得“麗水山耕”十佳拳頭產品稱號。
不過,年紀輕輕的吳榮的“野心”遠不止于此,他期待有更多有志于從事農業種植的創業者加入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