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棒翻身要輕拿輕放,避免菌落分布不均而影響出菇量。”近日,記者走進甘肅慶城縣三十里鋪鎮二十里鋪村香菇產業園的“扶貧車間”,技術總監桂梅奇已經在育菌大棚里指導工人菌棒“翻身”工作。
2018年,慶城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由寧夏杞菇農科公司和慶陽青芝園公司聯姻,依托全縣蘋果產業優勢,以蘋果木為主原料,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集菌棒生產、香菇種植為一體的香菇產業園,填補了慶城縣香菇產業零種植的空白。
自去年開園以來,產業園從育菌到采菇,試種了4.5萬棒,已連收春菇、秋菇4大茬,每棒產菌菇量2斤,總產量約9000斤,全部銷往河南、西安、銀川等地,總收入約46萬余元。“因為種植前和農戶簽訂了收購協議,我們的香菇不愁銷路,還時常供不應求。今年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收入翻番不成問題。”桂梅奇說。
“香菇不愁銷路,產業園安排的時間比較寬松,按日均100元為我們發放務工費。由于種植香菇對技術要求高,產業園還派技術員專門細心指導,力求種出高品質的香菇。”在一旁忙著采香菇的貧困戶張明霞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把家里的5畝土地以每畝500元的費用流轉給村集體,再到合作社務工,每天務工費用100元,工作9個月,一年能收入近3萬元。”
對于未來的發展,張明霞滿懷信心,“等學好了技術,我就和公司簽訂收購協議,然后自主經營,肯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利潤空間。”
產業園負責人劉春向記者介紹,慶城縣盛產的蘋果木、樺櫟木、石膏、麩皮等多種天然原料培育出的菌棒,適宜培養香菇,能培育出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的香菇。產業園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的運營模式成立合作社,整合產業項目資金80萬元、村級集體資金21萬元,新建三膜大棚20棟、日光節能溫室2棟,維修改造單膜大棚50棟,以此為平臺與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完善利益連接機制,盤活了資產、資源,帶動了貧困戶增收。
“香菇產業園是貧困戶的福利,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學會一項技術,并扶持貧困戶自主創業、發展。”二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樊小寧向記者介紹,產業園前期主要以公司生產加工為主,通過創辦“扶貧車間”,吸納13戶貧困群眾入園務工,學習香菇種植技術,年均收入2.4萬元。計劃產業園發展后期,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由公司提供菌棒和技術服務,簽訂收購協議,由農戶自主經營,從而引導更多農戶種植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