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這個月就要采摘香菇了,我一早就來到香菇大棚,真的是又激動又期待!去年種了一萬袋,凈收入5萬元,一家人的花銷不愁了。今年沖著這長勢,收入應該比去年還好!”近日,記者在河南南陽市喬端鎮馬別灣村采訪時,被大伙兒稱為“倔老頭”的王子偉熱情介紹說。
“倔老頭”的稱呼因何而來?記者了解到,57歲的王子偉其實是馬別灣村種菇的老“資格”,以前,每年他都會在房前屋后種上兩棚香菇。可是,竹竿、木頭做的香菇架,遇水就漚,房前一小片空地,光照通風都不行,香菇袋一壞就是幾百包,王子偉心疼得直掉眼淚。費事兒不少,效益不高。幾次挫敗后,他決定不種菇了。
2017年11月,村里來了駐村第一書記李建強進行定點幫扶,李建強一到村里,就犯了愁。山村116戶人家,人均3分多地,零零碎碎不成形,這可咋脫貧?
“通過走訪,我發現村子雖然沒有耕地,但林地面積大,柞樹茂盛,適合作菌棒,山里的海拔高,溫度也適合香菇種植。于是我馬上聯系西峽有豐富種植經驗的專家來村里調研。得到專家的肯定答復后,我立刻行動,多方協調,架起了鋼結構大棚,大棚內設施完善,村民們將自家的菇棒整整齊齊碼上鐵架,再也不用為通風光照發愁了,‘散亂小’朝著規模化種植方向發展。”駐村第一書記李建強介紹說。
記者得知,村里還先后組織村民到西峽種植基地參觀學習,補上技術短板。但“倔老頭”王子偉說啥也不去,“咱又不是沒種過香菇,弄不好能壞一半。一年忙到頭不掙錢,還賠工賠料!”
2018年,村里又邀請西峽縣科技局的香菇專家前來傳授技術。村里的會議室被擠得水泄不通,連鄰村的村民也慕名而來。王子偉還是不為所動,“莊稼活兒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聽那講座管啥用?”最后,是村干部硬把他拉去聽課。誰知這一聽就上了癮。以前困擾王子偉的漲袋、不出菇、出菇小等問題,專家一點就破,方法一講就明。王子偉聽得入神,臨走時還要了專家的聯系方式。
當年,王子偉就按照專家講的方法種植,香菇壞袋率由原來的40%下降到3%,品質也大大提高了。原先一袋能賺3元錢,現在能賺5元。王子偉一下子來勁了,“咱要相信科學種植的力量!這兩年我經常給專家打電話,討論種植注意事項。如今我也成了大伙兒的‘老師’呢!今年信心也更足了,種了近兩萬袋香菇。下個月就要收菇嘍。”王子偉話語中透著自豪。
如今,在菇香四溢的小山村,村民們依靠自己的雙手走上了致富路。村民們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村里的配套設施也在逐步完善。20個鋼結構大棚拔地而起、利用第一書記扶貧專項資金建起的恒溫大棚實現了香菇從一季生產到兩季生產、冷庫讓香菇更加耐儲。據統計,近年來,通過香菇種植,馬別灣村已有36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