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5個鎮、121個村共同上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黑木耳年栽培總量6.5億袋,產量3.5萬噸,產值34億元。
據了解,汪清縣堅持抓標準、建基地、樹品牌、強帶動、延鏈條,2016年以來累計投資3.1億元,實施項目115個,堅持不懈、不斷創新,將小小的黑木耳發展成為“多鎮一品”、“數村一業”的富民產業,走出一條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其“四化一延長”的發展經驗或可借鑒。
品質化:由粗放經營向標準建設轉型
汪清縣按照“縣做標準、村抓生產”思路,狠抓標準建設,加強品控管理,破除低效益、無標準、不可控等發展瓶頸,將“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
推行標準化生產設備與流程。改變小作坊式生產模式,累計建設56家標準化菌包廠、8家標準化定植車間,淘汰小菌鍋500余個。實行制袋、滅菌、接種、養菌一條龍式菌包生產模式,推動由“農戶生產菌袋+培養管護”向“菌包廠生產菌袋+農戶培養管護”轉變,降低菌包雜菌率,保證產品品質。
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建成吉林省黑木耳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為黑木耳國家標準修訂工作起草單位。汪清已被列入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汪清黑木耳獲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認證。
引育龍頭企業促進標準提升。培育和引進桃源小木耳、百益菌業等一批龍頭企業,桃源小木耳投資建設先進智能化生產車間和立體栽培溫室大棚,實行全程標準化、自動化、有機化生產,雜菌率由百分之一降至萬分之一,生產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規?;簭姆稚⒎N植向集約生產升級
汪清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組織等帶動作用,改變過去菌農分散擺放、粗放管理的擺栽方式,推行基地化、規?;N植,實行精細化管理,將“小散亂”轉變為“大而精”。
大力建設規?;谀径N植基地。累計建設標準化擺栽基地、木耳農場45個,栽培總量80%以上實現園區化生產,推行黑木耳通用菌物資聯采,最大限度節約土地和原材料成本。實行“一村一園”“多村一園”或“連片成園”,在雞冠鄉大北村、天橋嶺鎮口山村等建設百萬袋木耳農場和擺栽基地。
積極推進黑木耳產業集群建設。協調金融資源支持龍頭企業發展,推動中國銀行與龍頭企業合作,推出“桃源+”等金融產品,助推桃源小木耳建設年產5000萬袋菌棒生產培育車間。吉林長白山黑木耳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2021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積極推進桃源小木耳現代農業產業園、百益黑木耳產業園升級改造等集群項目建設。
品牌化:從低質低價向優質優價邁進
汪清縣堅持高品質定位,推進品牌化創建,開展市場化運作,壓減中間環節和差價,將“好品質”轉化為“好品牌”、“好價格”。
強化汪清黑木耳品牌塑造。依托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開展宣傳推介,舉辦2019中國·汪清黑木耳產業發展大會,“汪清黑木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成功,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榮獲“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三品一標”認證,“丹華”“吉綠源”木耳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
拓展市場銷售渠道。在淘寶設立特色館,推出網紅爆款產品,通過網店經營、直播帶貨等開展銷售。2021年,對接阿里巴巴協助木耳龍頭企業實現銷售額1200萬元。大力實施消費扶貧,推動木耳企業入駐“832扶貧電商平臺”,銷售汪清黑木耳等特色農產品總值1120萬元。
推進木耳交易平臺建設。成立汪清縣木耳協會,公司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全部入會,整合資源取得市場定價權。建立天成黑木耳批發交易市場,謀劃建設黑木耳交易市場,打造集商貿展銷、物流配貨、辦公商洽等為一體的交易服務平臺。
聯動化:從家庭副業向增收主業轉變
汪清縣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與產業共同成長,全縣黑木耳種植戶達1.4萬,近4萬人從事木耳采摘等相關產業,占全縣有勞動能力農業人口一半以上。通過產業帶動,外出人口逐漸回流,有效聚集農村人氣,天橋嶺鎮東新村2016年以來吸引返鄉人員、外地人口共計252戶。
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種植基地、農場成立市場化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吸納家庭式生產者和貧困群眾,提供統一原料采購、菌包生產、栽培管理、產品銷售等服務。通過能人帶農戶、老戶帶新戶,解決群眾“不會干、不敢干”問題。雞冠鄉大北村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黨支部引領合作社、合作社發展產業、產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帶動本村及外地400余人從事生產實現增收。
產業項目收益金回饋于民。率先制定出臺《產業扶貧項目收益資金分配使用管理辦法》,利用產業項目收益設立自主脫貧獎勵資金,設立村內保潔、巡河、護路等公益性崗位和“一事一議”救助資金,讓脫貧戶共享產業收益,持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全鏈條:從單一種植向多元經營躍升
汪清縣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積極延伸發展上下游產業,初步形成集菌種培育、菌包生產、基地建設、產品加工、市場銷售、廢棄菌包回收利用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在菌種研發上,依托中國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黑木耳產學研示范基地和吉冠食用菌研究所,研發出3個區域自有新菌種,推廣標準化液體菌種。謀劃建設集研發、檢測為一體的菌種研發中心。
在產品加工上,積極引進培育黑木耳深加工企業,建設產品精深加工車間,開發木耳醬、木耳超微粉等特色產品并推向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木耳產業與食品加工、商貿物流、技術研發、生產服務等業態相互融合,不斷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在菌袋回收上,引進宏日新能源、三聚環保新材料等企業,回收廢棄菌袋并開展能源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變“白色污染”為“金色收入”。因勢利導培育引進一批小型回收企業,通過脫皮粉碎、制作顆粒、漚肥等方式,回收利用廢棄菌袋,有效消除環境污染并創造良好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