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家住云南省普洱市西盟縣勐索鎮6組的扎克一家每天都把從西盟縣野生菌食用基地摘下來的野生菌賣掉,之前,他從來沒有想到十多年前的退耕還林會讓他過上好日子。
西盟縣野生菌食用基地有5.5畝,1118生態林。每年雨季來臨,滿山遍野的“野菌子”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錢袋子”。“靠山吃山、養山興山、興山致富”的綠色發展理念讓這里的群眾舉著“綠飯碗”吃“生態飯”。
干旱的山谷變成了“致富林”
每年底開始,群眾努力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收獲大自然的厚禮。因為自然條件好,大紅菌、奶漿菌、干巴菌都特別多,一天找到的菌子可以賣四五百元,已經成為寨子里老百姓的重要經濟來源。
每個人都是“護林員”
村民依靠資源優勢發展產業,同時,保護生態環境,靠山吃山。之前,西盟縣蒙梭鎮王莫村第6組的134戶均實現了扶貧,農民采摘野生菌收入在5000元以上,將綠水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
除此之外,西盟縣勐卡鎮堅持走產業發展路子,不斷探索產業脫貧新路徑,引進食用菌企業,栽種姬松茸,形成了“夏菌冬菜”的新發展模式,2020年全鎮姬松茸種植44個棚,一個大棚產值達2萬元至3萬元,預計2020年44戶農戶收入80余萬元。
見效快、能賺錢,使姬松茸成為“致富菇”,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有了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信心更足,致富的步子邁得更穩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