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2020年4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陜西商洛市祚水縣金米村黑木耳產業扶貧成果,點贊祚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這短短的6個字,給疫情之下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提振了士氣,也激活了食用菌產業扶貧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生產國和消費國。據統計,2018年,我國食用菌年產量近4000萬噸,在全球總產量中占到75%以上,2020年達到4080余萬噸,“投資小、周期短,回報率高”等獨特優勢,使得食用菌栽培迅速成為一些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和貧國農戶脫貧致富的首選,在全國近500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中,把食用菌作為主導產業的占比達70%以上,食用菌栽培逐漸成為貧困地區脫貧主導優勢產業,成為農村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典型和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為全面掌握雞西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準確分析和把握雞西食用菌產業未來走勢,筆者深入縣區、食用菌生產大戶及相關企業,對食用菌產業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雞西市人工食用菌產業扶貧發展現狀
雞西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形以山地、丘陵和平原為主。山地和丘陵地帶比較適宜發展黑木耳等食用菌生產。全國聞名的東寧雨潤•綏陽黑木耳(山產品)進出口交易中心與雞西市毗鄰,雞西市梨樹區亦建有規模較大的黑木耳銷售大市場。
據2017年統計,黑龍江省黑木耳栽培總量為59.56億袋,其中,牡丹江40億袋,哈爾濱10億袋,伊春5.7億袋,佳木斯1.4億袋,雞西市僅有0.82億袋,和與雞西市毗鄰的牡丹江市相比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依托特有的自然資源優勢,雞西市把發展木耳產業作為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主要途徑,采取政府扶持、村集體和合作社拉動、貧困戶參與的方式,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人工食用菌產業,為貧困戶脫貧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至2019年,雞西市先后建成158棟扶貧木耳大棚,累計種植菌包420多萬袋,生產濕木耳2188噸,總產值達到了2500余萬元(包括:租賃木耳大棚收益)。
1.發揮組織領導作用,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2017年,雞西市成立了以主管市長為主的雞西市食用菌產業辦公室,為木耳產業的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并集中選拔抽調人工食用菌栽培專業技術人員22人,采取巡回指導和專項指導相結合的方式,為全市食用菌生產者提供技術咨詢服務。2018年,雞西市組建3個500人的食用菌技術交流群,由雞西市食用菌專家每天早晨做1個小時的栽培技術講座,隨時解答食用菌生產者提出的技術難題,又組織雞西市食用菌技術專家編寫《雞西市食用菌最新實用手冊》、“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宣傳單”等技術資料免費發放給木耳栽培生產者,到2020年,共舉辦大型食用菌技術培訓班12期,培訓了縣(市)區、鄉村干部,生產大戶和生產人員4000余人次,發放技術手冊1萬余冊,宣傳資料千余份,通過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保證各級都有領導靠前指揮親自抓,生產人員懂技術,會管理,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2.創新食用菌經營管理模式
雞西市的一家民營企業在2016年開始建設黑龍江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底投入生產,年生產菌包能力3000萬包,2019年又上馬了兩個年產1000萬菌包的菌包生產企業,雞西市菌包生產逐步步入集團化、專業化和規?;壍?。密山市成立三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用好用活財政扶貧資金和自籌資金,不斷擴大發展食用菌種植規模并吸納周邊鄉村貧困人口參與食用菌生產項目,依法采取轉包、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共同合作,按比例分紅;虎林市和雞東縣采取“村集體+合作社/大戶+貧困戶”的形式,村集體利用扶貧資金,建設木耳大棚,與有木耳種植經驗的合作社、種植大戶簽訂租賃合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發展人工食用菌產業扶貧項目,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采取直接帶動形式幫扶。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民“重糧經濟”思想始終未能轉變,始終認為玉米、大豆、水稻這三大作物就能解決溫飽,無需再冒風險種植食用菌,發展食用菌產業意識淡薄。二是食用菌生產既是勞動密集型也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要求生產者的技術水平較高,而雞西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學習和接受新技術能力不強,且本專業技術人員少,科技培訓、推廣和信息服務滯后,不能完全滿足人工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要求。三是人工食用菌生產還是資金密集型的產業,特別是目前的吊袋栽培方法,前期一次性投入的資金很大,需要政府來扶持。四是從事人工食用菌生產的龍頭企業少、小、弱,缺乏技術人才,經營管理粗放滯后,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帶貧動力不足。五是缺少大型木耳加工企業,產業鏈條短,轉化增值能力弱。雞西市產品主要靠商販收購和銷售,經濟效益不穩定,一定程度挫傷了農戶積極性。
三、發展對策
1.積極宣傳引導,轉變觀念
通過“兩微一端”等媒體廣泛宣傳食用菌種植前景,舉辦專題研討、發展論壇、參觀考察等活動,算好種地和種黑木耳經濟對比賬,增強農民對種植食用菌重要性的認識,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優化種植結構、實現增收致富的一項措施,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保證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2.提升技術水平,推進標準化生產
對于從事傳統生產的農民來說,開展人工食用菌生產是一個新事物,尤其是棚室吊袋生產更是新技術,要做好栽培技術的培訓指導,通過舉辦培訓班,印發資料、科技人員送技入戶、網絡時時解答等方式,提高我市木耳栽培者科學種植管理水平,規范技術流程,推進菌包標準化、規?;?、專業化、品牌化生產,保障我市黑木耳產業發展技術需求。
3.爭取政策支持,做好扶持發展
精準把握國家政策,積極爭取資金、政策扶持,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多渠道、多角度拓寬資金投入渠道,政府要扶持好帶貧益貧作用強的人工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增強其帶貧益貧能力,穩定提高貧困戶的經濟收入,使小木耳成就大產業。
4.因戶制宜,合理選擇生產模式
農戶要根據各自的經濟情況選擇適宜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規模,經濟條件好的可以采取大棚吊袋立體栽培,生產出品位高、效益好的黑木耳產品,經濟條件一般的,可以采取購買菌包種植地擺木耳,這種方法風險小、見效快。
5.搭建營銷物流平臺,實現零散產品的整裝銷售
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到雞西市與種植大戶聯合開展加工、收儲、物流等方面的合作,搭建市場營銷展示平臺,打造雞西市優質鮮品食用菌集散地和配送中心,構建冷藏物流平臺,發揮其承載產品的集散作用,形成零散產品的整裝銷售。
6.培育、做強品牌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
按照“做精做強一批龍頭產品,做精做專一批優勢產品,升級換代一批傳統產品”的思路,不斷強化品牌建設,培育食用菌產業文化,圍繞綠色有機等特點,形成一批富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內涵的品牌,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推介會等產銷對接活動,拓展建立專營店、直銷店等市場銷售渠道,加強食用菌加工品牌企業和產品推廣,提高品牌產品知名度、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