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木耳是一種市面罕見的食用菌品種,于2015年研發成功,是我國自主研發出來的一個食用菌品種。吉林小伙兒張金朋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大學的實驗室里,他立志把這種食用菌從實驗室帶到田間地頭。
1989年出生的張金朋,25歲考上了吉林農業大學的研究生。吉林農業大學一直走在食用菌行業的前沿,在上學的時候,張金朋了解到,中國已知的食用菌種類超過350種,是名副其實的食用菌生產大國。但有一個非常嚴峻的現狀,中國90%以上的食用菌菌種,都起源于國外。而從2010年開始,吉林農業大學的專家團隊,花費5年時間研發了這種中國自有知識產權的食用菌品種。
2015年,張金朋第一次在實驗室見到它的時候,他還是一個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隨著對玉木耳的了解,他萌生了一個非常強烈的想法:把玉木耳打造成一個地方的名片。
2016年3月,距離畢業還有4個月的時間,張金朋找家人借了40萬元,回到了老家,一邊寫畢業論文,一邊建起了4個種植大棚。在張金朋看來,玉木耳高產、 營養價值高,而且適合東北地區種植。張金朋信心爆棚,因為他有理論,還有學校老師的指導,但沒想到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這條路,竟那么難。
張金朋的老家在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位于長白山腹地,鴨綠江的上游。2016年6月,第一批菌包掛進了大棚,張金朋按照課本上的種植流程精心照顧著。可等到收獲的時候,卻發現跟之前在實驗室里見到的完全不一樣:玉木耳最大的特點就是乳白色,但是張金朋種出來的居然是紅色!
張金朋找到吉林農業大學的老師請教,老師告訴他玉木耳的吸附能力非常強,會吸附一些雜質,種植過程中出現任何雜質,都會引起玉木耳變色。
張金朋在大棚里觀察了三天,才終于找到原因。原來,大棚的支架長時間被水浸泡,有的地方已經生銹。玉木耳吸收了被銹跡污染的水,變成了紅褐色。被染成紅色的玉木耳,總共占總量的20%左右。
2016年,張金朋發現長春的市場上已經開始有賣玉木耳的,雖然量比較少,但是新鮮的玉木耳最貴能賣到120多元一斤。市場行情這么好,可張金朋卻不著急銷售。
剛采摘的玉木耳晶瑩剔透,但很難保存。三天的時間賣不出去,就會發霉變質,讓很多種植戶很頭疼。張金朋也深受其擾,他想把玉木耳晾成干貨再銷售。
把食用菌晾成干貨再賣,看似簡單,但是對于玉木耳的種植戶來說,晾曬卻是一個大難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七、八、九三個月是玉木耳采摘的季節。白天溫度最高在30攝氏度左右,但是長時間暴曬,玉木耳容易變成黃色,影響品相。一旦趕上下雨天,水分不能及時排出,一天的時間就會發霉變質。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張金朋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大棚里觀察,一遍一遍實驗。
當時,每天要采摘5000斤左右的鮮玉木耳。張金朋陷入了兩難:直接賣鮮玉木耳,兩天賣不完就要發霉;如果曬干再賣,張金朋的晾曬技術還不成熟。為了減少損失,張金朋隔三個小時,就來晾棚翻一下玉木耳,讓它們曬得更均勻。時間久了,張金朋憑著經驗,用手一摸就能知道玉木耳什么時候能徹底曬干。一個月的時間,他摸索出了一套晾曬玉木耳的心得。要根據當地的溫度和濕度,隨時調整玉木耳晾曬的時間。并給晾曬大棚罩上塑料薄膜,避免太陽直射。2016年9月,張金朋的最后一批玉木耳晾曬完成。這三個月的時間總共收獲了玉木耳干品1萬多斤。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旅游資源豐富,距離長白山天池景區120公里,與朝鮮一江而隔。每年吸引國內外的游客超過50萬人次。玉木耳上市的時間,正是當地的旅游旺季。張金朋把銷售目標定在了當地最常見的特產店。經銷商一看到張金朋的玉木耳是新產品,都很喜歡,玉木耳80元一斤的價格,根本不愁賣。
2018年,張金朋跟家人商量,以自家的住房為抵押,貸款了500萬元,將大棚增加到30個。玉木耳的總量大了,一部分賣到特產店,另一部分被賣到了飯店。張金朋找廚師朋友,以玉木耳為食材,陸續研究了10道玉木耳地道的菜品,受到當地年輕人的青睞。
張金朋打開了當地市場,玉木耳的銷量每個月都在增加,經常供不應求。但是張金朋卻還不滿足。他做了一個統計,傳統黑木耳有著幾十年的種植歷史,年產量近600萬噸,銷售額超過300億元。而反觀張金朋自己的玉木耳,規模化種植才不到5年,一年也就只能產8萬斤干玉木耳。
作為吉林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張金朋意識到,自己要推動這個新產業發展,就不能局限于在縣城銷售的小打小鬧,走出去這個產業才能有更大的發展。2020年1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餐飲和特產店的銷量減少,張金朋將銷售重點放在了線上。玉木耳通過店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又是打造品牌的初期,張金朋不敢有任何怠慢。每天都要和工人一起打包玉木耳。
按照現在的規模,張金朋的基地45個大棚,年產10萬斤干玉木耳,從種植到晾曬,他的玉木耳每一步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靠著好口碑,張金朋的玉木耳不愁銷路。
從一個吉林農業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到玉木耳產業的領頭羊,張金朋這一路走來,不僅自己實現了財富收入,更為山西、陜西的300多名種植戶傳授自己的玉木耳種植經驗。截止到2019年,張金朋的大棚年銷售額超過了500萬元,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讓小木耳做成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