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用菌產業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興起。為充分利用巴彥淖爾市鹽堿地、荒地等非耕地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發揮食用菌生產不與糧爭地、不與土爭肥,綠色安全、效益高的優勢,提高巴彥淖爾市特色產業綜合效益,巴彥淖爾市近期制定發布了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
8條意見:
1.抓基地園區建設
圍繞花菇、木耳等主要產品建立食用菌產業基地:一是擴大現有條件成熟的花菇基地,建立規模化、標準化花菇產業園區;二是鼓勵在鹽堿地、荒地、沙地等非耕地上建設食用菌生產基地,采取“統一菌種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加工銷售”的模式,推進食用菌產業基地規范化、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產品標準化。
2.抓標準生產環節
充分利用本地秸稈資源,建立菌棒研發中心和菌種生產、研發中心,為食用菌生產企業、合作社及大戶提供菌棒配制工藝及優質菌種。基地規模達到200畝以上的園區配套建設菌棒生產車間和菌種接種車間,并根據園區規模每100畝配備一名技術人員,由研發中心科研人員統一進行培訓,嚴把配料及接種環節,為種植戶提供優質的栽培菌棒。生產過程中嚴把控溫、降濕、溫差、光照、通風等關鍵環節,確保食用菌產量和品質達標,制定食用菌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實施食用菌產品分等分級。
3.抓科技服務支撐
針對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通過與中國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治區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聘請國內食用菌專家,進行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在菌種選育、高效栽培、菇棚建造、智能管理、菌渣利用、加工工藝等方面開展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實用型技術人才培養,建立一支業務精、作風好的技術員隊伍,培養一批生產經營管理人和產業經紀人,提高科技支撐能力。
4.抓質量安全監管
圍繞食用菌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建立巴彥淖爾市食用菌綠色、有機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加工技術標準以及產品標準體系,加快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和推廣應用;嚴格生產過程控制,嚴格執行綠色、有機食品生產的化學品投入標準,杜絕其他投入品的使用;建立從菌種生產、菌料生產、出菇管理、包裝加工、貯藏運輸各環節全程可追溯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5.抓產業鏈條延伸
支持企業開展精深加工,針對國內外食用菌加工制品市場需求,推進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在現有花菇產業園區率先引進香菇醬、香菇脆片等加工生產線,逐步由即食食品、休閑食品加工,向保健食品、藥品、生物制品等方向發展,不斷提高加工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現有花菇生產集中的旗縣建設菌渣飼料加工廠和菌渣有機肥加工廠,實現原料的循環利用,形成“種—養—菌”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6.抓品牌示范帶動
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創建規模化、標準化食用菌生產、加工示范基地,對于品質達標、市場占有率高的食用菌產品逐步引導其自愿加入“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注冊商標和創建特色名牌產品,加強巴彥淖爾市食用菌特色品牌示范帶動效應,逐步將全市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全部納入質量追溯監管平臺,嚴把標準關、質量關。
7.抓多方市場開拓
支持食用菌生產、加工等經營主體建立食用菌產業網絡營銷平臺,形成暢銷的食用菌產品流通格局。依托“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加強食用菌產品宣傳。借助電商平臺,發展線上線下交易,開拓國內國外營銷市場。加強食用菌營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食用菌產業協會、經紀人的作用,關注國內外最新市場、貿易變化的信息,加強信息共享,防范市場風險。鼓勵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參加各類產品推介會、交易會、展銷會,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競爭力。
8.抓政策綜合扶持
市、旗縣區兩級聯動,通過財政預算安排、整合各類涉農及鄉村振興支持項目資金,用于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一是對于集中連片建設食用菌生產棚的,原則上參照各旗縣區設施農業補貼辦法予以補貼;對于新建菌渣飼料廠、肥料廠及精深加工廠的企業、合作社,優先安排項目資金予以扶持。二是每年安排一定專項經費用于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篩選、試驗示范、宣傳培訓及技術推廣等工作。三是協調銀信部門給農戶投放小額貸款,用于菌棒購置。四是針對季節性用工難題,積極組建用工協會,同時,大力開展食用菌栽植技術培訓,將其納入就業培訓重點內容。五是開展食用菌產業保險試點,鼓勵菇農參加農業保險,提高抵御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