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概念。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準確理解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概念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概念,既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生產力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和發展意義,更對我國當今的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其中當然也對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強國建設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根據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生產力是人類創造財富的能力,包括三個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根據筆者的學習和理解,新質生產力就是創新性的、高質量的人類創造財富的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可以概括為三點。
第一,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據此推論,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必然就是新質生產力的源頭力量。
第二,這種科技創新的成果,要應用到產業發展上,催生出全新的產業業態,或者讓現有的傳統產業業態有深度的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這三者必然會發生極大的變化,這三者的組合方式也必然大大優化。
第三,新質生產力的最終目的也是核心標志,就是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也就是投入產出效率大幅度提升。即,通過顛覆性科技創新改造了產業業態之后,必然會帶來的效果是用更少的資源投入,生產出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產品。“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指的就是新質生產力可以大大減少資源投入,減少各種自然資源消耗。
新質生產力對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應對我國農業面臨的長期挑戰,對于推動建設農業強國,都有著直接的針對性和重大指導意義。
我國農業方面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我國要用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面積,養活占世界18%左右的人口。這個基本國情,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并且,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可用于農業的土地和水資源還會繼續減少,而廣大消費者的收入水平還會繼續提高,從而拉動農產品需求不斷擴大。因此,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長期挑戰就是如何用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的土地、水、農業勞動力等資源,生產出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農產品。
從建設農業強國角度看,其目標是,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從這些表述可以直接看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是應對我國農業長期挑戰和建設農業強國的根本動力。
將新質生產力的一般性理論概念應用到農業上,可以推斷出,我國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具體方面。
在原始性、顛覆性創新方面,重點是種業技術創新和設施裝備創新。種業技術創新方面,是提升勞動對象質量,即在作物品種和畜禽品種方面的創新。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一再強調的生物育種工程就是重要標志。設施裝備創新方面,是提升勞動手段,即全面推進農業的機械化、設施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這既表現在大田種植業、設施園藝業、區域化林果業方面,也表現在集約化的畜禽和水產養殖業方面。
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組織創新,更好地將先進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去。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組織創新的模式很多,包括龍頭企業、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公司+農戶”、家庭農場、托管服務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擴大產業的經營規模,從而更好地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
通過以上路徑,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最終的核心標志,就是在農業資源稀缺的限定條件下,實現三個方面的不斷提升,實現產量更高,質量更好,成本更低。如果沒有這些方面的效果,那就是徒有其表的新,而不是真正的新質生產力。
把握好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最核心的原因是兩個作用的合力發揮得好。兩個作用,就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同樣需要發揮好這兩個作用的合力。
在市場作用方面,農業龍頭企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資源配置、示范帶動作用。我們可以發現,凡是農業產業發展好的地方,尤其是一縣一品發展得較好的地方,一定可以看到一個或者若干個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在先進科技示范引領、農業品牌打造、促進產銷對接、農產品產業協會等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作用方面,主要是要解決僅僅靠市場機制解決不了解決不好的事情。政府作用,不是替代市場作用,而是以政府的作用力,補市場力,助市場力,融市場力。
在國家宏觀政策方面,包括一系列體制機制政策和支農惠農政策,主要體現在每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
在中央宏觀政策的指導下,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對于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縣級黨政主要領導的擔當意識、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對于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具體措施,至關重要。
縣級政府可以發揮主動積極作用的領域包括農業產業發展規劃、農業品牌打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農業科技服務、農業人才引進和培育、招商引智引資、村書記選拔配備(推動組織創新)等等。所有這些方面,都與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來源:《農村工作通訊》2024年第10期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