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獲悉,食用菌品種銀耳在拉薩首次試種成功,填補了西藏銀耳種植的技術空白。
為貫徹落實好西藏居民膳食營養健康改善與優化專項工作,豐富西藏本地食用菌品種、進一步改善本地居民膳食營養結構,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課題組積極引進食用菌品種銀耳,在拉薩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開展工廠化試種。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課題組副研究員張君麗介紹,西藏獨特的氣候環境以及高海拔等因素,無形中增加了種植難度與推廣條件。高海拔地區,菌絲生長較內地緩慢,培育時間較內地長一些,需要120天左右。銀耳生長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光照、空氣、酸堿度、營養等條件。最適的生長溫度是22℃~25℃,濕度控制在90%左右。高原光照強,氣候干燥,溫度濕度難以控制,不利于銀耳子實體的分化,通過人為設施調控,在適宜的溫濕度光照條件下,利于銀耳正常出耳。
食用菌課題組科研人員經過不斷探索與技術試驗,第一批銀耳成功出菇,為推動規模化生產打下基礎。
近年來,該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課題組圍繞西藏食用菌種業發展,不斷加強科研投入力度,推動食用菌種業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了金針菇、杏鮑菇、黑木耳、靈芝、白靈菇等20余種食用菌,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轉移轉化。(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