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8-06
來源:食用菌
反季節香菇讓交口找到了產業脫貧路
本刊記者 談夢嬌
交口縣地處呂梁山深處,因西北高,東南低及相對高差較大的地勢特征,形成西北部寒冷,東南部熱暖的地域氣候差異,夏季氣溫在30℃以下,溫差在10—15℃,適宜于發展反季節香菇的區域在1100平方公里以上,占到全縣總區域的五分之四以上。獨特氣候下生產的香菇,肉質厚、色澤艷、品相好、花菇率高。
每年7、8月份高溫季節,全國大部分地區溫度均在30℃以上,不利于香菇生產,是香菇生產淡季,產量直線下降,市場供不應求,交口縣大部分區域夏季氣溫在30℃以下,六至九月份仍可以正常出菇,2017年、201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香菇價格都在8元/斤以上,最高峰達到10元/斤以上。
當下,在交口縣種植1.5萬棒的香菇棚,每天產量可達1750公斤。“這里的香菇肉厚、個頭大、口感好,我們超市的需求量每天都在5000多公斤上下。”來自河南的收購商王飛介紹,他在河南經營著1個大型蔬菜超市,今年他早早地來到交口縣收購香菇。
據交口韋禾農業公司經銷經理介紹,7月15—17日,當地菇農售菇價格5cm以上花菇7.5元/斤,5cm以上的白面菇7元/斤,3—5cm花菇6元/斤,3—5cm白面菇5.5元/斤,混菇平均5元/斤,價格比6月份上漲1—1.5元/斤,近期還有上漲趨勢。眼下成熟的一茬香菇將在冷庫里保存,等浙江、江蘇、福建等地的經銷商來買走,銷往中國南方;開片的香菇,則在烘干以后出口韓國、日本。
交口縣韋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當地食用菌大型龍頭企業,通過貧困戶自主經營、承包租棚經營、扶貧資金入股分紅、勞務就業四種模式,與貧困戶形成利益聯接,實現了輸血與造血并重。“現在干這個活(管理香菇大棚)正好,去年兩個棚純收入有八九萬!”李明明坦言,靠著好政策,他有了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活計,收入可觀,每年每個菇棚純收入在四五萬元。現在他已經承包到3個香菇大棚,“今年又是個好收成!”交口縣下蒿城村村民李明明說。
截至目前,交口縣食用菌規模已經突破3000萬棒,產量達到2550萬公斤,實現產值約3億元。食用菌覆蓋全縣7個鄉鎮和60%的行政村,發展龍頭企業5個、專業合作社65個,培育500萬棒以上示范鄉鎮2個,專業村52個,直接帶動4200多戶貧困戶就業增收,食用菌逐步成為交口縣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今年,交口縣生產的50萬棒菌棒出口到韓國,年內出口規模將達到500萬棒。
據記者了解,盡管交口縣夏季香菇生產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如下問題:①氣候變暖,極端高溫天氣時有出現。盡管交口縣夏季香菇生產區域夏季溫度低、溫差大,但受氣候變暖因素的影響,6—8月份也有個別超過30℃溫度的情況,相對高溫、干熱天氣的增多對菌棒正常出菇造成了威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②設施建設滯后,菇棚標準低。大部分菇棚在降溫、增濕、遮陽等設施方面條件簡陋,調溫、調濕、調氣功能差,標準化程度低,不能及時降溫、增濕,影響出菇產量。③管理技術落后,品種不對路。因菌種不對路,發菌管理差,積溫不夠,菌齡不夠造成產量低,效益差。如有的菇農選用了中低溫菌種,在高溫季節難以出菇,有的菇農制棒晚,發菌時間不夠,在6月底、7月初價格好時急于催菇,難以達到效果。④分類分選差,加工轉化不力。因市場好,銷售快,菇農忽視了分級分類分選,賣混菇多,賣鮮菇多,賣精品菇少,賣干菇少,影響了效益的發揮。
專家建議,下一步交口縣要充分利用獨特的夏季香菇生態氣候優勢,抓住機遇,解決產業發展問題,迎接挑戰,將夏季香菇產業做強做大。一是完善扶持政策,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扶貧夏季香菇產業,特別是要在利用森林資源,改造殘次林,發展優質遼東櫟等速生林方面邁出新步,創新突破,為夏季香菇后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二是制定夏季香菇標準化技術規程,強化技術創新,引進推廣適應性強的中高溫優質菌種,普及推廣標準化養菌出菇分類分選技術,提高夏菇產量、品質。三是加大高標準菇棚建設力度,推廣雙拱全鋼架標準菇棚,配套風機,水簾等通風降溫設施,拉高、加固遮陽網,確保正常出菇,擴大夏菇種植區域。四是加大品牌宣傳,利用韋禾、天麟、雙軒等龍頭企業優勢,加大產品烘干等精深加工力度,注冊交口夏菇公共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