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縣轄4鎮3鄉,95個行政村,381個自然村,總人口12.4萬,是山西省定貧困縣。脫貧攻堅以來,按照中央、省、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縣委、縣政府堅持農村發展、產業先行原則,立足脫貧摘帽、同步小康、鄉村振興目標,統籌謀劃,全面布局,精準施策,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助推全縣實現整體脫貧摘帽,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突出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交口生態植被賦存良好,森林覆蓋率42.4%,林木綠化率65.4%,年平均氣溫為6.7℃。依托獨特的生態、氣候優勢,因地制宜編制全縣“十三五”農業產業規劃和特色農業、扶貧產業專項規劃,構建形成以食用菌、特色養殖、核桃林為主導,以特色種植、林下經濟、光伏扶貧、休閑農業等為輔助的“3+N”產業格局。截至2018年底,食用菌達到3000萬棒,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年產值3億元,覆蓋全部7個鄉鎮、60%的行政村和55%的貧困戶;建成7個規模化示范園區、5個龍頭企業、6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形成養菌—制棒—培育—采摘—加工—銷售“一條龍”生產經營格局;累計帶動60%的貧困村和65%的貧困戶穩定增收,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縣脫貧攻堅主導產業、朝陽產業、支柱產業。
二、強化龍頭引領,密切利益鏈接。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引領、龍頭帶動、群眾參與”原則,大力培育新型主體,先后建成雙軒菌業、百菌園、華木園等一批優質龍頭企業,引導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農業產業,投資4億元建成韋禾、天麟兩個現代食用菌示范園區,引領全縣食用菌產業提質提速發展,帶動3個鄉鎮18個村委1957戶貧困戶實現增收;積極創新帶動模式,強化市場主體作用,構建形成“企業管兩頭、農戶包生產、政府搞服務”的產業帶動架構,創新推行股份合作、承包經營、生產托管、勞動務工、訂單收購等模式,讓群眾參與進來,發展起來。著力打造龍頭項目,積極引導資源型企業轉型現代農業,建成全省規模最大、裝備最高、技術最先進的韋禾3000萬棒食用菌標準化種植項目,引領全縣食用菌產業提質提速發展,帶動3個鄉鎮18個村委1957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啟動實施占地3萬畝、覆蓋6個村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村企合作、亦工亦農、產居融合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三、統籌當前長遠,增強發展后勁。堅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思路,突出科技支撐,聘任農業農村部、中國農大等科研院所9名權威專家長期擔任技術顧問,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大力推進優種選培、技術創新、藥食同源研究、標準化規程編制、質量溯源體系建設。強化品牌創建,相繼舉辦全國食用菌產業技術與市場培訓暨交口夏季香菇品牌推介會、呂梁交口食用菌產業發展暨韋禾菌棒出口韓國新聞發布會,首批3.6萬菌棒已到達韓國,開始出菇,長勢喜人,實現了交口外貿出口破零,“生態菇、健康菇”、“韋禾香菇”等一大批特色地域品牌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促進循環發展,組織召開全國森林經營與生態扶貧研討會暨交口縣櫟類資源培育利用論證會,依托全縣135萬畝林地資源,建成全國首個古橡樹森林公園,啟動實施50萬畝國家儲備林食用菌原料林、6個櫟類經營示范基地建設,首批已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2000畝,助推林業生產、林菌循環、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產業發展,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四、優化政策供給,綜合防控風險。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綜合運用政策和市場手段,筑牢產業發展和脫貧風險。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連續4年制定出臺產業發展獎補政策,僅食用菌就達到11項,累計整合財政資金1.2億元,撬動社會及金融資本近9億元投入產業發展。發揮金融助推作用,創新推出“金融+龍頭企業、+訂單農業、+產業項目”等8種扶貧帶動模式,量身定制了“蘑菇貸”等10余種信貸產品,全縣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0.9億元,其中農業產業貸款6.2億元,實現了金融“血液”的精準輸送、補血造血。發揮保險保障作用,創新建立“一保通”綜合保險制度,全縣2.7萬農戶統一參保4大類19個險種,實行保費總量限額、理賠滾動互補。特別在產業發展上,設立11種農業產業保險,創新香菇售價保險,每棒保費0.36元,保自然災害、保市場價格,保障兜底收入4.5元。2018年,全縣共支付保費1300萬元,其中產業保險982萬元;共賠付1246萬元,賠付率95.8%,其中產業賠付950萬元,賠付率97%,全面兜底產業發展風險。
鞏固脫貧成效、實施鄉村振興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食用菌產業,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持續強化產業服務,加快促進產業振興,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全面鞏固脫貧成效,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