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新疆伊犁州伊寧縣薩地克于孜鄉農業科技示范園種植基地,國網伊犁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的“一抹紅”正穿梭在布滿香菇菌棒的菇棚內為噴灌設備檢查用電隱患。
在電子噴灌的水霧中,小香菇從潮濕的菌棒中露頭,錯落有致,吸收養分。這些小香菇正是示范園中富民蔬菜農業合作社研究培育出的新型覆土栽培菌種。該合作社負責人穆璽華經過兩年的考察,結合氣候、光照條件等多方因素,在薩地克于孜鄉因地制宜引進經濟、環保的覆土栽培香菇技術,于今年7月在伊犁河谷首次試種成功。
該項目在5畝地的大棚內試點培育了3萬個菌棒,平均每天最高產出小香菇400公斤,采摘后的香菇還可曬成干菇,加工成香菇粉、香菇醬進行銷售。小香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運輸成本相對內地更低,迅速打開了本地和烏魯木齊的批發市場。
穆璽華指著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監控設備說:“根據天氣情況,我們適當進行噴灌和通風,以保證香菇的品相。供電公司為我們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保障,不用時刻守在大棚里。只要不斷電,我就可以隨時用手機監測每個大棚里的生長條件,溫度、濕度不符合標準,手機就會立刻報警,也可以及時安排工人處理。”
大棚里,腳穿雨鞋的黨員服務隊員們沿著排列整齊的噴灌閥仔細檢查著安全隱患,并提醒穆璽華和菌棚里的工人們注意漏電和電氣火災風險。
當前,正值香菇生長加工旺季,采摘后未銷售的新鮮小香菇需要立即存放冷庫進行恒溫保鮮存儲,絕不能發生冷庫斷電的情況。黨員服務隊員便主動為冷庫、水泵等用電設施進行精心“體檢”,確保香菇種植過程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