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收獲的季節,2月20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鐵沖鄉望春谷路旁的
“農耕年華”香菇產業基地里,菇農正在采摘、分揀、晾曬、裝袋、風干、直播,干得熱火朝天。
1米75的個子、平頭,標準的體型,言行舉止干凈利索。王漢青2000年入伍,服役五年,退伍后,先后在合肥、鄭州、武漢從事工程機械銷售。軍人過硬的素質,務實的作風,加上誠信為人的生活態度,業務做得一帆風順,最高時年薪近百萬。無論在部隊還是在外鄉,出身農民家庭的王漢青始終關注著農業、農村、農民。10多年了,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涉及農業、農村和農民,自己要搶抓這一大好機遇。
于是,2015年,王漢青回鄉成立安徽農耕年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那段時間,他白天北上南下考察農業項目,晚上查閱資料,了解國內、國際涉農行情及相關農產品生長環境,從經濟價值較高的茯苓、天麻、香菇等。最終他選擇引進種植紫玉淮山。他按每畝每年480元的價格,在鐵沖鄉流轉土地500畝,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縣金田鎮引進栽培紫玉淮山,開始他的創業夢想。
2016年,經歷上一年經驗積累,再加上不斷向香菇培植專家、能人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了遠近聞名的食用菌種植能人。除了種香菇,還要賣香菇。王漢青進企業食堂、入大型超市,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將他的質地優良、口感獨特、營養豐富的大別山香菇遠銷武漢、鄭州、上海等大城市,并成為安徽省中小學營養餐指定供應商。企業定單紛紛飛來,香菇銷路解決了。
“主動融入時代,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2016年4月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安徽省軍區、六安軍分區等單位將鐵沖鄉作為幫扶單位,作為一名退伍兵,每當看到部隊首長、現役軍人來到鐵沖鄉定期開展扶貧時,王漢青都非常激動:應該為鐵沖鄉的扶貧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當時,正苦于貧困戶增收無門,王漢青的想法一下打破了僵局。”鄉負責人感慨道。于是,在全縣發展產業扶貧號召下,鐵沖鄉以發展香菇為扶貧主導產業,爭取資金200多萬元,建成香菇扶貧中心3000平方米。每當香菇培育、采摘、加工時候,香菇生產基地和產業中心就人頭攢動,一派繁忙景象。
王漢青與鐵沖鄉政府簽訂協議,每年幫助一定數量貧困人口發展香菇,直至脫貧。王漢青制定了“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模式,全鄉共有65戶貧困家庭通過入股方式發展香菇,分紅加本金,有7000元收入,產業獎勵3000元。除了入股公司代其發展外,更多貧困戶購菇棒自己發展增收,公司保價供種和回收,并且全鄉6個基地、1個中心在菇棒裝袋、散垛透氧、采摘包裝時,大量吸納貧困戶來此務工。每年平均種植香菇60萬棒,需要工時7500個。王漢青粗略估算,全鄉近500個貧困人口在香菇基地或香菇中心務過工,支付各種勞務費用60萬元以上,貧困戶戶均增收在1.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