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賀蘭縣張金河選擇移民村發展香菇產業 帶領百姓共同致富
發布時間:2021-08-2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張金河的香菇溫棚無人不知,2011年開始,他選擇移民村發展香菇產業,從無到有,逐漸發展成為銀川最大的香菇種植基地,帶領欣榮村100多戶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2014年11月底,張金河率先在生態移民地區引進第一家菌菇工廠化生產線,建成欣榮村菌菇種植示范基地。但由于技術難題,第一次嘗試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益,首批試種的20萬棒香菇產量只有正常菌棒的三分之一,一時間,張金河心中打起退堂鼓。
“實干為先、變字為要”是張金河的人生創業信條。為了實現三產融合發展,2019年,他又在興慶區月牙湖鄉生態移民安置點建設面積為300畝的食用菌產銷一體化綜合園區,完成高標準大跨度拱棚建設55棟,引進菌棒生產線兩套,建設食用菌食品深加工車間2200平方米,力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吸納更多建檔立卡戶就業致富。
種植食用菌多年,張金河擁有很多“金點子”。從木屑的選擇、成分配比,到溫度控制、淌水方式,再到引種、擴繁技術,他都引領銀川香菇產業創新發展。在其基地接種室里,他出人意料地為菌棒搭建專屬房間,高大寬闊的溫室里,無數張透光、保熱的精品PO膜將空間分割成一間又一間小房間,每間房間中能夠放置6000棒菌棒。
在2017-2019年間,他逐步提升園區設施裝備、智能化管控、生產能力硬件水平,同時,借助銀川市科協搭建的福建專家寧夏行活動平臺機遇,聘請福建省古田縣為民食用菌研究所教授陳為平在欣榮園區進行設施拱棚赤松茸栽培技術試驗,2019年,又積極開展赤松茸技術研究,在赤松茸關鍵技術體系上實現突破,為菌菇大田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經過近兩年的試驗示范技術探索和嘗試,赤松茸設施栽培取得成功,畝均產值多達3萬元,此項技術的推廣有效解決園區廢棄菌棒及周邊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為基地菌菇蔬菜有機循環找準新的發展模式。
多年來,張金河依托“田間學校”大力開展農業培訓,重點培訓瓜菜、菌菇生產技術和勞動技能,帶動移民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擁有多項科技成果和國家專利,而種植技術的突破,也是院校專家和移民群眾的智慧結晶。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