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種植大球蓋菇 變廢為寶
每到秋收時節,水稻秸稈如何處理便成為農民朋友們遇到的一大難題,焚燒會污染環境,爛在地里會導致莊稼爛根,隨意丟棄會影響環境衛生,帶來火災隱患。如今,這些讓人頭疼的“廢物”在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牛石鎮喻壩村卻轉變成當地村民賺錢的“香餑餑”。
秸稈培育大球蓋菇
近日,牛石鎮喻壩村村民正在一片柑橘地里栽種大球蓋菇,而這種食用菌正是秸稈得以“變廢為寶”的關鍵。在種植土壤周圍墊上木屑,然后均勻地撒上菌種,最后再覆蓋上一層秸稈,這些秸稈不但能夠為菌種保溫,還是一種很好的培養料,滿足菌種早期生長所需的碳元素。
秸稈是水稻成熟收割后遺留下的一種農業廢棄物,以往很多村民都是選擇直接焚燒的方式處理秸稈,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打贏藍天保衛戰,村上經過多方考察學習,最終在2018年開始種植大球蓋菇,讓秸稈這種“廢料”變成“肥料”。
每種植1畝大球蓋菇,可消耗15畝秸稈。通過大球蓋菇菌種對秸稈的分解,剩余的菌渣還可以作為有機肥,為柑橘樹提供肥料,實現“大球蓋菇+柑橘”的林下種植模式。這不僅徹底解決了大量秸稈因廢棄、燃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又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強土壤肥力,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變廢為寶”助農增收
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是我國近年從歐洲引進的一種珍稀食用菌。成熟后的大球蓋菇色澤艷麗、食味清香,富含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有“素中之葷”的美譽。
現在,大球蓋菇市場價格30元/公斤,畝產最多能夠達到1500公斤。如今,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帶領下,喻壩村的大球蓋菇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余畝。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種植了40畝,村民以土地入股,然后在合作社務工,工資加上分紅,人均可增收5000元。此外,村民自己種植了10余畝,合作社進行保底收購,讓他們不用擔心銷路問題。這些剛剛栽種下的大球蓋菇明年1月底成熟上市,50畝全部銷售完,預計純利潤近40萬元。
下一步,牛石鎮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秸稈還地種植食用菌技術,在徹底解決秸稈處理難題的同時,讓更多群眾找到致富路子,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助力建設生態更優、發展更好、生活更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沙灣。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