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豐縣:小木耳帶來大“錢”景 拓寬致富門路
走進位于江蘇省豐縣開發區劉李三村的食用菌黑木耳產業種植園區,一排排整齊的菌棒有序排列,黑色的菌棒上散發著白色菌絲,一朵朵黑木耳鮮嫩肥厚。
近年來,江蘇省豐縣多個鄉村,因勢利導、就地取材,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通過政府扶持、龍頭帶動等一系列舉措,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農民致富的路子。
拓寬百姓增收致富“新門路”
劉李三村是開發區較遠的村,發展農業多年來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收獲后的農作物秸稈愁得沒處放,長時間還會污染環境。針對無人問津的秸稈,時任村支部書記王厚寬因地制宜,帶領村民發展木耳、平菇種植。由于木耳種植見效快收益高,劉李三村很快成為當地農業轉型成功的一面旗幟。隨著黑木耳的種植規模逐漸擴大,如今收益較多的種植戶一年收益可達到40-50萬元。
黑木耳采摘的時機和方法直接影響黑木耳的質量和產量。由于木耳生長會出現參差不齊、長勢不均的情況,因此采用傳統的“采大留小”的方式選摘,費時費力。為了提升采摘效率、提高產量,種植戶王厚福通過不斷鉆研,創出了采摘新模式。
據了解,村里還在木耳種植基礎上引進了其它的高端菌類,不斷拓寬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門路”。
為將農產品的效益最大化,劉李三村以黑木耳深加工為切入點,通過多種工藝對食用菌農產品進行粗、深加工,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開出“以地生錢”的致富“妙方”
豐縣范樓鎮鄧莊村發展底子薄,缺乏產業支撐,多年來,主要以傳統的經濟作物種植為主,土地產出效益低下,受市場行情和種植面積的影響大,經濟效益不穩定,農作物種植結構亟須調整,如何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向土地要效益,成為村民最大的愿望。鄧莊村黨支部針對群眾需求把脈問診,瞄準“小木耳”的“大效益”,開出了“以地生錢”的致富“方子”,積極爭取后方單位支持,推進土地流轉,推動木耳產業發展,幫助群眾增收,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毛木耳的種植與豐收,帶富了種植戶,也為附近的村民帶來額外經濟收入,他們既是毛木耳的“采摘工”“運輸員”,也是“晾曬員”,每天能拿到100元日結工資。
據了解,如今,鄧莊村毛木耳種植基地共建設種植大棚33棟,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村里提供基地,種植戶承包種植,農戶通過勞動獲得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