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基礎性制度,發揮標準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有利于食用菌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實現產業興旺,助力鄉村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泰安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孔怡表示,食用菌標準體系是食用菌產業制定標準的綱領和框架,是跟蹤國際科技與市場前沿的向導,也是產業標準化工作的基礎。
為嚴密構建高質量的食用菌標準體系,推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孔怡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優化食用菌產業標準結構。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標準化活力,大幅提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比重。大力發展食用菌團體標準,形成團體標準多層級多業態的活躍局面。加快建設協調統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同步推進食用菌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性標準改革。加強食用菌產業技術基礎標準建設,筑牢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優化升級,部分關鍵標準適度領先于產業發展平均水平,推進與食用菌產業融合發展的服務業和品牌化的標準建設,開展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標準化研究,應用標準化手段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性,提升食用菌產業綜合競爭力。加強食用菌加工與利用、營養與風味、病蟲害與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治等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優化與產業相關的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標準。
二是做到標準先進合理。積極推動食用菌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等形成標準研究成果,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相關機制。加強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安全標準等重點工作。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激發企業技術優勢轉化為更多原創性、高質量團體標準,加強團體標準的培優與應用示范。縮短標準的平均研制和使用周期,提高標準的數字化程度。提升標準化技術支撐水平。發揮研究機構和優勢企業作用,建立健全跨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建設食用菌標準化試驗和創新基地。加強食用菌產業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研人員標準化能力,發揮專家在科研決策咨詢中的作用。努力提高食用菌產業對標達標、執行標準和瞄準國際先進標準的水平。
三是推進標準國際兼容。深入拓展食用菌產業標準化國際合作,推動并實現標準信息互聯共享,大幅提升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關鍵技術指標的一致性程度,實現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5%以上。積極推動并主動參與食用菌領域國際標準化工作和國際標準的制定。強化食用菌國際貿易便利化的標準支撐,開展國際國內標準對比分析,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大力推進標準互認,推進內外貿同線同標同質。發揮標準在食用菌技術、人才、產品和服務“走出去”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發展中國家提升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