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陽光照耀下,群山環抱中的柞水縣金米村顯得格外美麗。這里的小木耳如今“長”成了大產業。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參觀了木耳大棚和電商直播基地,深情點贊“小木耳大產業”。
“總書記的到來帶給我們巨大的鼓舞。”金米村黨支部副書記陳明明說,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木耳產業越做越大,拓寬了群眾就業路、致富路,大家伙兒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金米村的文化廣場與木耳大棚。陜西日報通訊員 李字武攝
4月的金米村,春意正濃。在現代化智能大棚內,耳農王極東熟練地將木耳菌包首尾相連,串起來掛在棚頂。3年來,王極東已由“門外漢”變成了木耳種植專家。
3年前,在村里的智能聯棟木耳大棚內,總書記關切詢問木耳產業發展狀況。如今,金米村的小木耳“長勢”如何?
“我要給總書記匯報,木耳產業越做越大,村民的生活紅紅火火。”說起村里的木耳產業發展,陳明明難掩喜悅。
金米村智能聯棟木耳大棚。圖源:陜視新聞
3年來,按照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金米村的木耳產業不斷“提檔升級”,摒棄了傳統椴木種植方式,發展溫室大棚;建成木耳大數據中心,使木耳生產智能化、可視化;探索發展“竹林+木耳”“果林+木耳”的林下經濟和庭院經濟。
目前,金米村引進農業龍頭企業5家,建成木耳大數據中心、1000噸木耳分揀包裝生產線,擁有170多座木耳大棚,種植規模發展到450萬袋。群眾稱贊道:“金米金米,現在有金又有米。”
金米村的“產業經”不斷向周邊傳播。近些年,以木耳為主的特色食用菌產業在商洛遍地開花,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木耳產業蓬勃發展,讓金米村村民何小燕有了“四重”身份——技術工人、種植戶、農家樂經營者、實體店店主。她笑稱:“小木耳讓我身兼四職,拓寬了就業路。”
何小燕家里有5口人,種了2萬袋木耳。一年春秋兩季,她是一名種植戶,憑借木耳種植,家里年收入近2萬元。
陳慶海在直播帶貨。圖源:商洛日報
今年1月,木耳種植大戶陳慶海在直播間里架起了手機,當上了一名“農民主播”,一時人氣大增,木耳銷售量猛增。在陳慶海的直播基地里,一盒盒木耳、一罐罐木耳醬、一袋袋木耳鍋巴,通過網絡平臺銷往各地。陳慶海說:“農民當主播,土貨變網紅,小木耳里有大作為。”
種木耳、開網店、做直播……在金米村,不少村民身兼多職,以“多種”身份嵌入產業發展鏈條。目前,全村187戶群眾直接參與木耳種植,70%以上農戶參與木耳產業發展,村民人均年收入已從3年前的9000余元增加到15860元。
小木耳迸發出的大能量也不斷向外擴散。目前,商洛市食用菌產業從業人員達15萬人,綜合產值60億元。
如今,木耳產業的發展也扮靚了小山村。多年前,金米村還是一個“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的貧困村。“金米金米,要金沒金,要米沒米”,村名只是祖輩們的一個美好愿望。
如今,這個因木耳而富裕的小山村,告別了貧窮、落后,已是天地一新:池塘里碧波蕩漾,道路旁柳絮飛揚,翻新拓寬的柏油路,串聯起點綴于青山之間的民居,從高處俯瞰,景色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