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譚琦研究員,上海市農業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香菇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宋春艷研究員,食用菌研究所育種室副主任王瑞娟副研究員一行,赴云南石林彝族自治縣、武定縣及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開展工作交流。
譚琦一行抵達云南省級“譚琦專家工作站”建站單位——石林立信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實地考察了珍稀野生食用菌育苗基地和人工促繁基地情況。目前,該基地已構建起菌根化用苗基地及配套促繁技術的國際化模式,擁有育苗基地30畝、可控條件育苗中心1個,并建立了野外野生菌在線檢測系統,為云南高原特色干巴菌、牛肝菌等共生食用菌種質創新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次日,譚琦一行到武定縣老木壩村綠圓菇業有限公司香菇種植基地。走進香菇大棚,對養菌栽培技術要點給予現場指導。座談會上,宋春艷研究員提出,香菇產業需科學整合政策、經營、技術等多要素,通過食用菌多品種搭配及香菇長短菌齡品種的合理配置,實現周年生產供應市場。譚琦指出,實踐證明香菇產業采用“設施化制棒生態化出菇”的模式能有效分配資源,建議老木壩村充分利用政策、資源、市場優勢,建設集中菌棒中心,輻射周邊農戶,通過技術輔導與銷售聯動,切實增加農戶收入,充分發揮國家級示范縣的引領作用,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
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所,譚琦一行參觀了國家食用菌種質資源庫(云南)。譚琦強調,依托云南獨特的地理、氣候、生態的優勢孕育出豐富的食用菌野生資源,崗位工作成效顯著。她指出,種質資源的調查、保存與評價對后續資源開發與利用至關重要,滬滇兩地食用菌團隊應發揮各自優勢,攜手共探云南食用菌資源寶庫。
此次對接調研活動,不僅深化了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與云南省級“譚琦專家工作站”的協作關系,也為兩院食用菌產業的科技創新、資源利用與鄉村振興提供了更明確的工作方向,充分展現了科技力量在推動地方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來源:漫步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