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上海市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設施化栽培新品種創制和應用專業組和浦東綜合試驗站在技術示范點上海桃詠桃業專業合作社聯合召開“果菌立體套作模式”現場會。
參會人員參觀了“葡萄-靈芝”果菌立體套作模式的示范現場。經過三年探索,示范點已形成完善的葡萄-靈芝立體套作模式。該模式通過靈芝栽培,充分利用葡萄林下的土地和林蔭空間以及果樹的廢棄枝條,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利用、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經濟效益方面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生產發展,顯著提高果農經濟收入;生態效益方面可通過菌渣還田改善士壤結構、抑制雜草滋生、減少水土流失;社會效益方面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可推動農旅產業的發展。
浦東試驗站技術負責人孫育紅介紹了桃詠示范點的 “梨樹+大球蓋菇”、“梨樹+羊肚菌”和“葡萄+靈芝”三種果菌立體套作模式的適用范圍、技術特點以及經濟效益分析。設施化栽培新品種創制和應用專業組成員唐傳紅從靈芝的菌種選育、栽培技術和深加工等多個方面介紹了上海靈芝的全產業鏈創新的發展。青浦、松江、奉賢、嘉定、浦東等區農技推廣部門負責人就如何結合果林進行食用菌種植等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相應的技術需求。
與會領導和專家針對果菌立體套作模式提出建議:在未來由點到面推廣的工作中,一是需要針對智慧生產、市場容量等問題進行儲備和研究;二是需要進一步熟化栽培技術,做好科技支撐;三是各區需結合自身果蔬種植情況,推廣果菌立體套作、采菇輪作等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及農民的收入。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史明表示,會議達到了產、學、研、用、推一體化以及推進體系建設的效果,做到了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的要求。期待這一模式突破限制因素,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貢獻更多成果。(來源:漫步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