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鄒平市明集鎮牛家村食用菌基地牛家村建設智能大棚19個,打造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的“蘑菇工廠”,顛覆了憑經驗、“看天吃飯”的傳統種植,助力蘑菇種植成為強村富民的支柱產業。
走進牛家村食用菌基地智能大棚,瞬間感覺涼爽,測量計顯示,大棚內溫度為20.9℃。據技術人員介紹,為給食用菌降溫,每個大棚下鋪設了地下水管道,食用菌專用空調對地下水降溫后,在管道內循環流動,不但能精準降溫,而且節能環保。此外,大棚棚頂安裝了3層保溫隔膜材料,用以控溫,這樣一來,棚內常年可保持在17℃-25℃,一年四季都可產菇。
牛家村黨支部書記穆玉文介紹,傳統大棚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大,蘑菇在夏季很難種植?,F在的智能大棚,全年可出菇,適宜的溫度下出菇率顯著提高,產量比普通菇棚高40%。而且反季節種植能避開上市高峰期,獲得更高收益,市場價每斤比當季市場價高35%。
據了解,牛家村的蘑菇長得好,是因為給大棚安裝了“智慧大腦”:菇棚內配有整套數字化種植系統,安裝70余套傳感器、霧化裝置,對菇棚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進行24小時自動檢測和調節,為蘑菇生長創造最適宜的生長環境。配合高清監控系統,還能實時監控各個大棚里的情況,讓每一朵蘑菇都在精心照料下生長。
“用手機一鍵操控就能實現自動噴水、自動通風、自動卷簾,比以前方便多了,這19個大棚我一個人就夠了。”穆玉文通過手機APP就能完成對菇棚的遠程操作。據了解,與之配套的菌包自動生產線和菌包上料、下料設備,也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40%,6層菇架全部鋪滿,可年產菇3-4次,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
隨著蘑菇產業做大優化,牛家村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成功孵化蘇橋、邢家等周邊5個村以集體入股的方式發展蘑菇種植產業,形成“跨村聯建”產業聯盟,由牛家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管理運營,規模擴大到170余畝,由蘑菇單一種植發展到韭菜、果蔬種植和螞蚱養殖等。目前牛家村已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年銷售收入達160萬,聯盟村各村均增收15萬元。(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