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農業大學,一提起“蘑菇先生”,大家都知道是指常明昌教授。30多年來,常明昌教授致力于食用菌的栽培和研究,在小蘑菇上搞出了大學問。如今,他已是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先后獲得“中國科技扶貧十五年杰出貢獻者”“中國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突出貢獻者”“全國師德標兵”等稱號,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85年,大學畢業后的常明昌來到山西農業大學,開始了自己的“蘑菇”生涯。
當初為了發菌試驗,常明昌推著小平車走街串巷收罐頭瓶,餓了就啃一包3角8分錢的方便面。為了早日出菇,他在一塊空地上挖了幾條地溝,蓋上塑料布,這便是最初的菇棚。他全天守在潮濕、悶熱的菇棚中,噴水增濕,像精心照顧要出生的孩子。常明昌說:“當時看到一串串、一托托潔白、鮮嫩的蘑菇長了出來,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1999年,常明昌來到國家級貧困縣——臨汾市安澤縣蹲點扶貧。他發現這個山區縣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林地資源,適合大規模產業發展蘑菇種植。于是,他每天穿梭于大棚之間,手把手地幫助農民陸續建成30個大型食用菌生產基地。曾經被用來燒火的樹木枝條、玉米芯、秸稈、鋸末等,變成了農民發家致富的財源,每年為安澤縣新增產值4000萬元。兩年來他累計行程達6萬余公里。其間,他創建了我省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
“作為科技工作者,我有責任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引領農民轉變生產方式。這個頭我必須帶!”這是2000年常明昌到福建泉州考察食用菌現代化生產車間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抉擇。
現代技術擺脫了傳統食用菌栽培受氣溫等自然條件的束縛,全年生產、高產高效。常明昌很心動,但在山西行不行?投資很大,如搞砸了,多年的積累就化為烏有。反復思考后,他決定拿出自己所有積蓄,建設了我省第一個現代化的食用菌工廠化車間。從2005年至今,他率團隊先后幫助31家企業建立了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有6家、上市企業兩家。2010年,我省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建立后,食用菌產業由2009年的總產量9萬噸、產值5億元,發展到2015年的總產量27萬噸、產值突破20億元,5年增加3倍多,使我省食用菌工廠化發展水平走到了全國前列。他被業內譽為“山西省現代食用菌產業的奠基人”。
今年8月,他率領團隊與高平市金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廣靈縣北野食用菌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完成的“三位一體”香菇周年化高效生產技術和“高寒地區夏季花菇高效栽培技術”又通過省級鑒定并達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這對推動我省香菇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教師,常明昌認為,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不僅要教好書、育好人,更要培養、啟發學生科技創新的能力。
作為學科帶頭人,常明昌在全國率先開創食用菌專業人才本科教育。他先后主編了多本教科書。在他的指導下,2012年“蘑菇王子”黃超榮獲“全國就業優秀個人”稱號,并受到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的親切接見;2014年山西農大應屆畢業生江利斌榮獲“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接見。
今年,山西農大首屆食用菌本科畢業生報考研究生33人,取得29人被錄取的好成績。
堅持走農科教、產學研和科技扶貧相結合的道路,用小蘑菇撐起大事業,這就是“蘑菇先生”常明昌30多年執著追求的夢想。